近年来,登封市坚持将党建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创新开展“党建领航、六村联创、三亮一争”工作,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和战斗力,发挥了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夯实了基层基础,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党员先行、群众参与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领航 用好机制抓统筹
高标准统筹谋划
整合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信访稳定、扫黑除恶、乡风文明、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等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力量,实行“市委一锤定音、一套人马指挥、一抓到底落实”工作机制,形成“减量提质增效、大抓基层基础”的局面。
高效率统筹推进
以月观摩、季排名、年表彰为抓手,按月开展市乡两级“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观摩活动,按季度对乡镇、村(社区)量化打分排名,年底表彰奖励六类红旗村的前10名村(社区),全市共选树173个红旗村,发放村干部奖金560余万元。
高规格资源利用
投资1.23亿元打造少林办雷家沟、大金店镇袁桥、唐庄镇范家门等10个精品村,创建石道乡陈家门、大冶镇周山等13个示范村。创建森林特色小镇2个、森林乡村18个、省级卫生村10个和“美丽庭院”6838户。通过“一村一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振兴打好了党建引领鲜明“底色”。
六村联创 用好载体抓支部
市委明方向
细化六类红旗村《争创考评办法》,量化工作具体标准,以定期检查、公开排名的方式,推动各单位重心下沉、人员下沉,引导乡村两级干部把工作做在日常,功夫下在平时。
乡镇定方案
年初,乡镇制定村(社区)年度争创方案,年底在乡级红旗村的基础上,推荐候选村参与市级红旗村评选,确保每村都有争创目标、村村都有争创计划、人人都有争创责任。
村级谋争创围绕红旗村争创工作,利用党员活动日,村“两委”干部带头讲述身边典型事迹、乡村变化、工作体会,以讲促干,以讲促效,引导党员主动认岗领责、共同参与,逐步营造出了自力更生、夺旗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实现清零,43个村达到50万以上,实现了从“外部输血”到“自行造血”的转变。
三亮一争,用好导向抓党员
亮身份
引导农村党员按要求佩戴党员徽章,在家门口悬挂“共产党员户”标牌,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公开党员信息。让老百姓真正看得到、好监督、能依靠,不断增强党员身份意识和自我约束力,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认同感。
亮职责
结合红旗村争创工作和党员特长对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置党员服务岗。通过征求意见、民主推荐,1.6万余名党员认领到合适岗位,并以党小组、村民组、村户为单位,进一步明确了每名党员“责任田”。
亮行动
建立在线为民服务管理平台,各村制订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岗位一个标杆”示范作用。“争当先锋党员”。每月对党员积分情况进行公示,采取积分换物激励先进党员,通过集中教育做好后进转化。
倡导共治共享 用好理念聚民心
坚持民主自治,规范村(社区)运用“四议两公开”“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务公开制度落实,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级自治体系建设,坚持和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村务监督机制。盘活群众性自治组织,建立健全村级“一约五会”,发动老党员、老干部,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互助,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领导,积极发挥农村各类社会组织作用。
倡导农村新风尚,在村支部带领下,“快乐星期天”“红色文艺轻骑兵”“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评选等村集体活动广泛开展,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厚养薄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新风尚,村级阵地成为新时代乡村大舞台,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支部周围,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提供坚实基础保障。县级以上文明村211个,占比70%,累计注册志愿者8.1万人,切实用文明乡风“软实力”铸成乡村振兴“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