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要闻 正文
一村一品皆美景 美丽乡村入画来
来源:郑州晚报  时间:2020-05-26 09:35:0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人们对美丽乡村深深的向往。2019年,登封市规划了打造美丽生态、建设美丽城乡、发展美丽经济、绘就美丽民生的新蓝图,聚焦“山水美”,围绕“一核、一带、两山、多点”的生态景观布局,选取30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按照“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群众”的原则,着力将其打造成全域生态亮点。各村坚持“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加强对山水文化、人居文化、农村传统文化等进行系统发掘整理,培育个性之美、展现独特韵味,“一村一景”的乡村风貌初现成效。

即日起,本报将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进行集中展播,呈现一幅新农村、新农民、新农业的“富村山居”画卷。

中岳办北高庄村

大山、茅屋、竹林、长亭……昔日无人问津的穷山村,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网红打卡地。

北高庄村位于嵩岳太室脚下,唐代著名隐士卢鸿一曾在该村卢崖寺院隐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借鉴浙江经验,对列入美丽乡村改造范围的建筑统一采用富有嵩山文化特色的风格,运用黑灰相间复古工艺,尽可能地保留省级传统村落肌理、街巷空间及民居建筑特色,同时兼顾民居建筑外立面改造,保留原始风貌。北高庄村建立的二十四节气博物馆,已成为嵩山乡土记忆。

唐庄镇范家门村

溶洞、栈道、玻璃观光桥……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已经华丽转身,变身旅游景区。范家门村位于唐庄镇西北部林台山上,海拔高度600米至1136米。2014年,村里开始着手规划推进旅游扶贫,决定让“山村老家”的旅游道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理念,村里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资产股份合作社,开展土地承包权“三权分置”,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大金店镇崔坪村

新修了公路,装了路灯,建了企业,有了新产业,高速公路出入口即将竣工,乡村旅游项目开业在即,崔坪村这个昔日破败落后的省级贫困村正脱胎换骨……

2017年,该村与陕西袁家村联合打造“‘中原印象’乡村旅游项目”,修建了5公里旅游公路,郑少洛高速少林(崔坪)下站口即将通车,建立了石磨加工、石磨豆腐等特色产品加工生产车间,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8.6万余元。崔坪村已从省级贫困村蝶变为省级生态村、省级集体经济试点村。

徐庄镇何家门村

何家门村是登封市级贫困村,该村镇审时度势,做出“守住绿水青山,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战略决策,确立了以自然山水景区为引擎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何家门村以农旅融合为突破口,依托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不断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依托景区,该村加快集聚和转化绿色财富,使村庄融入了景区,村民变成了“股民”。如今,一处“十里溪谷、休闲乐园”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大熊山仙人谷景区及摘星楼景区已对外开放,初具成效。

送表矿区 马窑村

曾经的马窑村是“脏乱差”村。2013年起,该村从综合整治环境起步,向美丽乡村进发。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该村自主研发了垃圾处理设备,建成了全省首家乡镇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申请专利12项,实现了垃圾分类回收,并走上了垃圾分类变宝的产业化路子。如今的马窑村,三面环山,绿树成荫,整洁的街巷,村民扫院子、清屋子、修门楼、建游园、清河道、扎篱笆、垒磷边、树造白,马路两侧松树排列整齐,墙壁上手绘的民俗画栩栩如生……

石道乡 李窑村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村道巷道干净整洁,村民庭院焕然一新,健身广场设施完善、文化公园风景优美,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李窑村自2016年开始建设美丽乡村,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形象”的规划,目前美丽乡村整体框架已经形成。该村从产业发展入手,引进生态旅游公司,打造黄桃基地,增加村民收入。下一步,该村还将通过蔬菜、水果种植项目提高村集体收入,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工作加一把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