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政府工作报告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2015)
来源:登封市政府办  时间:2015-03-02 09:05:00  

政府工作报告

——           201525在登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登封市人民政府市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战略定位,强投资、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的严峻形势下,我们自加压力、难中求进,扭住发展不放松,着力以强投资为稳增长奠定基础、以稳增长为调结构创造条件、以调结构为稳增长提供支撑,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趋优、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83.4亿元,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9.6亿元,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1亿元,为年度调整预算数的103.4%;固定资产投资341.6亿元,增长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77元,分别增长9.5%和10.8%。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潜力不断增强。31个省、郑州市重点项目和193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7.8亿元、196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8.4%和103.7%。全生农牧科技园(一期)、登封国际商贸城等56个项目投产投用。坚持项目会审会商,突出招商选资,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9个,其中,亚力山卓家具生产基地、乡土情旅游综合体等9个项目签约入驻,河南驰达钨钼材料深加工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

——加快打造现代产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5.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8.1%,较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实现新突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完成43.5亿元,同比增长13.3%。全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亿元,增长16.1%。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了以禅心居、画家村艺术部落、智慧心谷等项目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少林办耿庄、大冶镇朝阳沟等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有序推进。天中、禅武、少林国际3家酒店入选河南智慧旅游酒店,锦鹏生态酒店被评定为五星级酒店。我市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首批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市)。河南登封通用机场选址、飞行程序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省内首家县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登封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全年新增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42.2亿元,郑州翱翔医药“新三板”挂牌上市正式获批,成为我市第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中岳科技、东大矿业也迈出了上市的第一步。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产值增速高出传统产业24.8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27.6亿元,同比增长19.8%。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38.6亿元,增长23%。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认定省、郑州市级科技型企业127家,完成专利申请2871件。郑州联冠科技SMD生产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河南翱翔航空科技无人机项目竣工投产,实现了我市航空制造“零的突破”。全市30家地方主体煤矿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郑州发祥铝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嵩基水泥荣获“郑州市市长质量奖”,登电昊南耐材、恒美铝业、嵩山特材等一批传统企业,凭借新技术、新产品形成了新的市场竞争力。登电集团开拓通用航空,新登集团搭建电商平台,嵘昌实业聚焦生物制药,阳城集团进军健康养生,金牛集团投身教育事业,兴峪煤业跨界生态旅游,宝融实业打造观光农业,磴槽集团谋划功夫演艺,锦鹏集团、天河集团引领酒店服务业等等,越来越多的传统资源型企业步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业总产值完成21.6亿元,同比增长3%。实施农业产业项目75个,完成投资29.5亿元。新流转土地6500亩,新增省、郑州市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宝融养殖被评为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登封核桃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被评为省农业优秀示范区。投资2.1亿元,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1座,实施扶贫开发项目67个,搬迁群众2859户,完成农业综合开发1.7万亩,农业发展条件持续改善。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年建成道路1667.4公里,少林大道东西两段、S237唐庄至槐树坪段等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工,郑登快速通道基本具备通车条件。建成生态廊道17227.6公里,新增绿化面积850.2             万平方米。建成新型社区安置房420万平方米,唐庄中心社区、新店安置区等29个社区达到回迁入住条件。落实《登封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概念规划》,中心城区30个在建项目稳步推进。新建改造10千伏供电线路25.4千米;新铺设燃气管网2.5公里、供热管网30公里,新发展燃气用户6000户、供热面积21.9             万平方米;新建人防工程12万平方米,新增地下车位4000个。新区起步区“三纵五横”路网基本形成,中禾商务广场、工人文化宫等项目主体竣工,新区商住功能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6亿元,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注重标本兼治,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水泥行业脱硝、道路周边料场扬尘等专项整治,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2493辆。生态水系建设扎实推进,治理少阳河、逛河流域河道16.4公里,新区污水处理厂、少林污水处理厂,及告成、东华、石道等5个乡镇污水连片整治工程建成投用。开展全市饮用水源地环保整治“回头看”,全面取缔白沙水库网箱养殖。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新造林1.3万亩。坚持实施“一眼工程”,以道路保洁、市场经营、交通秩序整顿、建筑工地管理为重点,重拳治理城市顽疾,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创卫成果不断巩固;以垃圾清运、污水处理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卫生考核居郑州市首位。大冶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卢店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镇复审。

——坚持民生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全年民生投入34.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5.4%。面对60年不遇的特大旱情,我们众志成城,战水荒、保民生,积极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争取用水指标,筹资1.7亿元,铺设管道32公里,五级加压提水高差240,完成了白沙水库抗旱应急饮水工程,及时化解了市区居民用水危机。投资3.6亿元,新建中强学校、菜园路初中、清华园学校、通达路小学等学校6所,进一步缓解了市区入学压力。残疾人康复中心竣工投用;投资10亿元的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建成运营,成为我省一次性单体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粮食流通监管,大宗食品检测合格率达97%,药品评价抽检合格率达99%,被评为郑州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全国第四批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7894万元,新增就业再就业682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855人,实现脱贫9573人。“五险合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大力开展慈善救助,发放救助金433万元,救助1.9万人次。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1972套,基本建成1292套,一批住房困难群众喜迁新居。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被评为河南省科普工作先进县(市)。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建成投用,登封窑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颍阳镇被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大金店老街、徐庄柏石崖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完善隐患排查机制,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活动,强力实施煤矿安全治本攻坚,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集中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信访专项治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扎实开展反暴恐安全排查,平安登封建设取得新成效。郑州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率达到53.8%,君召乡胥店村、徐庄镇郑庄村等被命名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深入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整改“四风”突出问题,政风行风持续好转。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面推行公务卡支付结算,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同比下降40.5%。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95件、政协委员提案14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7%。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主动公开信息3768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81件,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坚持市长电话制度,办理群众来电、建议1.4万件,满意率99%。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记录登封好人”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正能量,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宣化镇蔡沟小学校长卢朝军荣登“中国好人榜”。同时,统计、审计、物价、档案、老干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史志、民兵预备役、“双拥”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税务、保险、气象、邮政、通信、烟草、盐业等部门,在支持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中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2014年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三年来,我们着力统筹城乡、注重长远,为登封发展筑牢基础、扩大空间。集中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治理,通过批次报批、增减挂钩、存量挖潜,保障用地总规模突破2万亩。累计投资485.8亿元,新建道路528公里、新型社区36个、安置房1149.3             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较2011年提高5个百分点。围绕主导产业,引进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8个,完成投资425.6亿元。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省“十快”,天地之中文化旅游专业园区被命名为省文化示范园区,循环经济工业园被评为郑州市“五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被评为郑州市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三年来,我们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登封发展激发活力、增添动力。突出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行政审批事项削减74%,审批环节压缩71%,审批时限缩短80%;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市场主体大幅增加,群众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市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充分肯定。围绕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完善土委会、规委会、新上项目会审会商等制度,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科学和执行的务实高效。

三年来,我们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登封发展凝聚人心、营造氛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04.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新改建公办幼儿园28所、市区中小学6所,新增学位1.7万个;实施了白沙水库抗旱应急饮水工程、疾控中心、工人文化宫、棋盘山公园等一批民生项目,有效缓解了群众关心的入学难、吃水难、就医难等问题。成功举办了三届嵩山论坛、两届国际少林武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登封的国际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先后获得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妇女儿童发展国家级示范县(市)等荣誉,时隔22年再次获得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

各位代表!三年来,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付出了非同寻常的艰辛,经受了“三大主体”工作的历练,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政府工作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无不凝结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无不体现出市委的正确领导,无不饱含着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和参与登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财政收支压力加大,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传统行业生产经营困难,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城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环境污染治理任务艰巨,水资源瓶颈制约还很突出,生态建设任重道远;就医、就学、就业条件与群众需求仍有不小差距,安全生产、社会治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改革创新有待深化,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和矛盾有待破除;少数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担当意识不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勇于担当,认真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望!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第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综合分析当前形势,虽然我市发展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但更蕴含着新机遇、新希望。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已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和出口拉动。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70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文化旅游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国家新出台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旅游业将成为引领发展的新动力。从省、郑州市层面看,我市也处于有利的政策环境:一是省、郑州市专门出台了支持我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的政策措施,在产业、土地、人才保障等方面支持我市先试先行。二是郑州市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为我市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进经济转型创造了新机遇。三是登封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的概念规划已经郑州市批准实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通过评审,为登封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从我市自身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发展定位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主导产业逐渐明晰,制约瓶颈逐步破解,发展步子更加稳健,为登封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干群思发展、谋发展的意识显著提升,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发展正能量不断积聚。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既要保持头脑清醒、增强忧患意识,更要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奋力开创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新局面。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围绕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战略定位,抢抓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新机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抓改革创新,强投资开放,促结构转型,求民生改善,着力提升“三大主体”工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建设,强化法治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同比增9.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郑州市下达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扩大投资、强化保障,持续增强发展潜力。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完善重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狠抓项目落地开工,确保河南驰达钨钼材料深加工、三木科技产业园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嵩山风电场、河南登封通用机场等48个项目开工建设。坚持用发展旅游的理念统领产业发展,积极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不断为登封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大力实施开放招商。坚持互联网思维,加快电子商务、通用航空、嵩山论坛、少林文化出口基地等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开放新高地。研究新形势下的招商方法,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扎实开展精准招商、中介招商、专题招商,推动招商引资由“拼政策”向“拼服务”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围绕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研究谋划,着力引进“三力”型项目、引技引智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力争全年引进域外资金100亿元。同时,坚持内培外引并重,促进本土企业二次创业。切实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多层次开展银企对接,促进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探索建立科技创新金融平台,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加强企业上市指导服务,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积极争取生态水系、交通路网等上级政策性项目资金。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创新用地供应方式,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力培育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形成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

(二)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发展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五单一网”制度改革,3月底前完成“五个清单”网上公布工作,年底前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网,逐步实现网上审批;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和服务承诺,全面规范行政行为。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卫生和计划生育等机构改革任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行PPP等新模式,适时开展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基金业务。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承接上级下放事项,落实改革要求,统筹做好社会保障、事业单位、农村产权制度等领域的改革工作。强化科技创新。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落实“两金一扶”政策,加快“两器一园”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与生产要素有机衔接。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和管理机制,着力提升专利效益,力争全年专利申请2900件以上。

(三)优化布局、重点突破,壮大提升现代服务业。着眼于打造休闲健康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按照“组团式发展、片区式开发”的思路,科学布局产业片区,突出发展文化旅游及健康养生、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中心城区,持续完善旅游要素功能,加快天地之中嵩山广场、中天广场、滨河新苑等项目建设,启动明清古城保护展示项目,着力打造嵩山景区综合功能配套服务区。西城区,依托少林寺传承创新佛教文化,重点推进乡土情旅游综合体、登封文化创意园、世界功夫中心等项目,打造禅武医文化片区;北部城区,依托嵩阳书院传承创新儒家文化,实施景区空心村改造,推进嵩山论坛永久会址等项目,打造儒学文化片区;东城区,依托中岳庙传承创新道教文化,重点推进中岳文化苑、天中街保护展示等项目,打造道教养生基地。同时,依托各乡镇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加快推进白沙湖文化休闲健康产业园区、大熊山旅游产业园、中灵山旅游风景区、大金店古街等项目,打造若干生态游、红色游、休闲体验游等特色旅游片区和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加强景区之间相互衔接,谋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引导游客由少林景区向其他景区、景点扩散,逐步形成景城融合、城乡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持续强化景区环境综合整治,规范景区秩序,提升导游素质。启动智慧景区建设,加快大嵩山5A  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推进观星台、音乐大典创建4A  级景区,争创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新宣传营销模式,打响“天地之中”、“功夫之都”等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研究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力争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长12%。培育健康养生产业。依托少林功夫、儒释道等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嵩山国际文化养生度假区、健康养生苑等龙头项目,打造一批多业态、复合型健康养生产业片区。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引进知名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或区域基地,力争创博国际登封云计算中心项目落地建设。依托登封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着力深化电子商务在企业和农村的推广应用,促进社会就业和地方特色产品推广。同时,提升住宿餐饮、房地产、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水平,加快推进天河体育休闲广场等项目,创建四星级酒1家、三星级2家。

(四)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加快推进工业转型。生物医药产业,加大与深圳华大基因、北京汉氏生物等知名企业的对接力度,争取项目早日签约落地;加快慧宝源生物医药产业园、白云牧港中药材深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家居产业,加快闼闼木门、亚力山卓等龙头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郑州家居千亿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支持登峰熔料军民共建研发中心、河南菲尔新材料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快培育郑州联冠科技、河南翱翔航空无人机等科技型企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让“新苗茁壮成长”。传统产业,综合运用延伸链条、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等手段,加快升级改造步伐,让“老树开出新花”。积极发展工业游,充分利用废弃工矿、厂房开发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让“枯木再逢春”。

(五)夯实基础、扶持引导,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围绕种植、养殖、加工和休闲观光四大产业,加快推进君顺嘉禾、快丰收农业、金利达牧业等现代农业项目,完成中宇华强、康家现代、瑞洋园林等5个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山区、林区、水库旅游资源,紧盯游客需求,发展乡村休闲产业,高水平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休闲园区。加快发展省级核桃产业集群,启动唐庄雅新开心农场、大冶三一香椿基地3A  级景区创建工作。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土地入股、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郑州市级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28个、家庭农场15家,培训农民2.2万人次。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加大对农业的保护支持力度。完成3.5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实施8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展河道治理、水库养护及水土保持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农田水利现代化。

(六)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抓好《概规》落实。编制完成《登封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五规合一”全市域新农村建设提升规划,增强规划对城乡建设的调控、引领和约束作用;坚持依山就势、山城一体的原则,认真做好城市风貌、绿地系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项规划,着力打造以山为骨、以文为魂、以绿为脉、以水为韵的美丽山城。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抓住上级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高标准建设安置房204.6             万平方米,回迁群众56002.3万人。同时,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多样化生活需求。加快路网廊道建设。实施新改建及大修路网项目73138公里,确保S323升级改建、汝登高速、产业集聚区隧道工程、嵩阳路跨高速大桥等建成通车。新建生态廊道6107公里,新增绿化面积689万平方米。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新建日调水万吨加压泵站1座,铺设供水管网20公里,重点推进大禹路以北等区域主管网铺设工程,逐步消除中心城区供水盲区;开工建设110千伏城关变电站,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32千米;铺设燃气管网170公里、供热主管网19公里,逐步扩大气暖覆盖面,提高入户率。加强公共服务行业监管,引导企业完善用户投诉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打通南环一路西段、少室路南段等4条断头路。实施城区灯光工程,全面完成市区主干道、背街小巷照明升级和路灯维护工作。充分利用沿街闲置空地和公共单位场院,多渠道开辟临时停车位;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立体停车设施,逐步解决停车难问题。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道路日常清扫保洁,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和管理,大力整治交通拥堵、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市场脏乱等不良现象,坚持红黑旗评比、路段责任分包等督导机制,持续改善城市环境,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复审复验。探索物业管理服务新模式,扩大老旧小区、新型社区物业管理覆盖面。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强化教育、住房牵动,认真落实户籍改革政策,逐步实现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农业人口转移促进机制,引导煤矿沉陷区、贫困山区群众进城镇、入社区,解决转移人员后顾之忧,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七)生态优先、重在持续,加快打造美丽登封。生态建设关乎发展、关乎民生,我们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继续朝着天蓝、山青、水净的目标前进,让美丽与发展同行。着力改善空气质量。加强重点行业脱硝及加油站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整治,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任务。持续实施“地绿工程”。加快推进山区营造林、城镇社区绿化等工程,力争新造林6800亩。完成宣化卧牛山、唐庄马头崖森林体验园项目建设,力争创成省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4个。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确保水质达标率100%。积极开辟新水源,启动水磨湾水库前期工作,开展陆浑水库、南水北调等引水入登可行性论证,研究解决城市供水永久性水源问题。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逐步实现生活污水全处理。实施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颍河、书院河、奈河、少阳河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强化用水总量控制,提高工业再生水和矿井水循环利用率;加快集雨节水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逐步实行阶梯水价。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加强村镇绿化、垃圾清运、污水处理和公路两侧“双违”治理,实施工矿企业周边环境整治,确保全市30%以上的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和规划保留村达到省级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一村一景”的思路,以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风貌特色村建设为重点,围绕“旅游”做文章,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完成少林办耿庄、大冶镇朝阳沟等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八)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将财力、精力更多倾注民生,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办好群众急需实用的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强化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力争新增就业再就业58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95万人。大力开发社区服务、市容保洁、园林绿化等公益性岗位,做好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努力使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切实加强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实施社保一卡通,加快“五险合一”进程,实现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之间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努力缓解“因病致贫”问题。完善城镇“三无”老人、农村低保老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制度,提高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实施社会救助和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努力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得到关爱。扎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新开工保障性安置住房1200套。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坚持把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尽快让贫困地区富起来、贫困群众生活好起来,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市85个贫困村全面脱贫。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健全校长培养选拔制度,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推进教育管理创新;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新改建中小学3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打造“少林武术”等地方特色职教品牌。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诊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县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格局,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深化计生优质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加强大宗食品检测,突出抓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积极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市)。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创新,加大古村落和历史街区保护力度,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进入国家级名录1个、省级2个;筹办好第四届嵩山论坛。实施数字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和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升级工程,加快社区、公园体育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加强农村文艺骨干培训,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第二届“天地之中·美丽登封”群众文化艺术节、第三届登封市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九)依托网格、创新治理,确保大局和谐稳定。围绕“双基、双治、双安”,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百姓主持公道,让群众心里有安全感、生活更踏实。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推进管理信息化为抓手,持续深化属地管理服务、网格化推进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和群众自治制度,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在安全监管、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突出作用,进一步增强网格化管理实效。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人命关天、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坚决守住“发展决不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扎实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切实做到底子清、标准严、措施硬。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严肃查处失职渎职行为,严防事故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口负责,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尤其是依法解决好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引发的矛盾,突出源头防范,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全面推行依法逐级走访“一单式”办理工作模式,扎实开展非访治理工作,不断规范信访秩序。坚持领导接访、下访、包案等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突出抓好平安创建。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推进“一村一警”长效机制建设,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暴力犯罪,争创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立足早防范、早处理,全面清理整顿投资(咨询)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活动。依法打击传销、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按照“适应时代要求、体现上级精神、符合登封实际、反映群众意愿”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十三五”规划,争取一批全局性事项列入省、郑州市规划,增强发展后劲。

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完成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以建设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为重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制度意识和敬畏意识,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建立完善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纠错和调解功能,增强复议公信力。加强全民普法教育,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加强科学决策。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原则,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政策运用,把系统思维和统筹方法贯穿于施政全过程。坚持民主集体决策,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政府运行规则,进一步完善土委会、规委会及新上项目会审会商等机制,确保决策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提升行政效能。坚持简政放权,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加快建立权责清单,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营造更好的创业创新和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市长热线、政府网站、窗口单位等渠道作用,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督促检查和行政问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确保政令畅通、为民尽责。

加强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主体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推进对重大项目、民生资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项治理;严格公职人员管理,持续深入整顿违规聘用和“吃空饷”问题。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建立预决算公开常态化管理机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开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回应社会关切,让人民更好地监督政府,让政府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意愿!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群策群力干事业,努力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共同谱写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新篇章!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