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乡镇动态 正文
社火“闹阁”越“闹”越火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23-11-10 09:27:04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留住了乡愁,还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提振了精气神。”近日,记者到登封市颍阳镇杨岭村采访,一提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闹阁”,男女老少都耳熟能详。

    “始创于清康熙年间的杨岭‘闹阁’,属于民间社火,长期以来有‘闹歌’‘臑阁’‘挠搁’等多种叫法,是集戏剧、音乐、杂技、造型、绘画于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杨岭村村民、杨岭闹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红介绍。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历史原因,“闹阁”几度中断几度恢复,保护与传承面临挑战。

    2007年,在外打拼多年、1951年出生,如今已72岁的该村企业家杨超凡,决心重振传统技艺。在他的倡议下,以“闹阁”为主,将村里的舞狮队、旱船队等进行整合,成立文武社。对75岁以上的老艺人重点保护,让他们手把手传授技艺给热心“闹阁”的年轻人,对参演人员予以适当补助。

    为呈现更好视觉效果,杨超凡别出心裁,将“闹阁”表演人数由原来的“三路”发展为“九路”,即9个大人头顶9个小孩,并自费数十万元购置演出服装、道具。演出时,大人小孩化装成不同人物,大人脚踩鼓点,扭动全身,走“一”字、“二”字、“8”字、“0”字或交错走“人”字等队形,头上的小孩则演唱各种民间小调,还会在表演人员的脚下燃放鞭炮,让表演者在烟雾中穿行,给观众如飞般的感觉。

    如今,“闹阁”早已抛开封建迷信、拜神敬神的演出内容,成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歌唱新时代的民间艺术。2011年12月,杨岭“闹阁”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杨超凡也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岭“闹阁”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10月,杨岭“闹阁”荣获河南民间文艺最高奖“金鼎奖”。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闹阁”除了节庆和农闲时在本地及周边演出,每年还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大型文化演出活动,2020年、2021年曾先后登上央视春晚、央视村晚舞台。

    “‘闹阁’表演,看着虽然仅有9个大人和9个小孩,但加上抱孩子的、化装的、穿衣服的,实际要动用百余人。每次演出,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杨超凡说,“现在村民都有一个共同心愿——擦亮‘闹阁’品牌,让‘闹阁’这个非遗项目之美绽放时代芳华,实现应有价值。”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