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临近中午,曹书敏抱着他的“百宝箱”来到观星台,准备开始当天的测日影。
当天是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民间过的是“冬至大如年”,全家一起吃热腾腾饺子的那份温馨快乐,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却肩负相传薪火,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代传承的使命和责任,当然这也是他们为之倾心的趣事。自2016年11月30日登封“二十四节气”这个非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这些传承人们就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了一生坚守的责任和担当。
“现在是中午12点26分,大家看,观星台横梁的影子,正正的投在量天尺上,通过景符的小孔成像原理,虚影变实、变细,我们可以精准的测量出今天的日影长度。”“元代郭守敬正是通过这个方法,测出来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天,有了这个数据,不仅让我国农历变得精确,从中平分出的二十四节气也变得空前精准。”曹书敏一边从他的“百宝箱”中拿出并摆弄他自制的测量仪器,一边讲解着测日影的过程和原理。
据了解,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当地有一批熟知测日影、定历法的非遗传承者,他们定时、不定时单独、或相约到观星台开展测日影。曹书敏测日影坚持将近十年,已不仅限二十四节气当天测,日常有空都要来到观星台测。他不懈努力,测出来许多当地日影变化的一手数据,还编印出版了《告成观星台天文测量与探究》专著一本,为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
登封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重要发源地和核心肇始地,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观星台是“天地之中”和“二十四节气”双世界遗产地标景区,其文化价值之高全国罕见。今后要充分保护挖掘该点位的文化资源,梳理出可与游客互动项目,增加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参与性,通过文旅文创融合,助力全市文旅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