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
来源:登封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8-03-23 15:23:00  

 周公庙在太室山南麓、告成镇北观星台前。原名“周公测景祠”,有照壁、大门、大殿、仪门等建筑。 照壁:照壁又称影壁,建在周公庙大门外,系砖砌硬山式建筑。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登封知县施奕簪创建。壁北面嵌有“千古中传”石额一方。1975年重修。 大门:在照壁后,面阔三间,仿古硬山式建筑。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嘉庆十四年(1809年)两次重修。1975年又进行一次维修。前檐两石柱刻有对联:“石表寓精心,氤氲南北变寒暑”;“星台留古制,会合阴阳交雨风”。 戟门:又称仪门,是大门后的第一重门。面阔三间,硬山建筑,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建,1983年河南省外事办公室拨款3万元,由省古建所承担施工,落架重修。 周公祠:在测景台和观星台之间,也叫周公大殿,面阔三间,前有卷棚,硬山式建筑。始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明万历十年(1582年),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两次重修。1982—1984年河南省古建所落架重修。 螽斯殿:俗称奶奶庙,是最后一座建筑,面阔三间,硬山式建筑。2004年,登封市文物局向河南省基建部门争取资金26万元对此殿进行了重建。 现保存在观星台周围附近的碑刻共16通,其中明碑七通(一残碑),清碑九通。最早的是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的“告文碑”。最晚的是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元圣庙碑记》,碑刻的内容多为增建祠庙或修葺观星台以及游人题诗等。它提供了有关观星台历代修葺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