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与古观星台
来源:登封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6-09-08 10:47:00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话对中国的大部分农民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对于河南省登封市的农民而言,却又有着一份不一般的骄傲。采访:当地农民“自从咱这有观星台以后,种庄稼必须按照天文学家郭守敬所说的24节气,按照农历进行,如果错过节气种东西就会减产。”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的周公庙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它由元朝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郭守敬等人通过在观星台上的实地试验,掌握了日月星辰和地球的运转规律,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一年的时间为365.2425天,与现在科学测量的时间只相差26秒,他的这一成果比西方早了300多年,同时郭守敬还准确的测定了一年当中有24个节气。公元1280年,郭守敬又编制出新的历法《授时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采访: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大地测量学教授郑勇“中国的古代天文学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领先的,咱们国家古代天文学的最高水平就是在元朝,也就是郭守敬时代所创造的,因为郭守敬推出了世界上当时精度最高的授时历表,这个历表精度比其它国家授时历表精度要高两到三个数量级,所以这个时间历表越准确使得农业生产、整个作业方式就越精确。”很早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对农业生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他们发现播种与收获都有很强的季节性,早晚相差几天,收成就大不相同。

公元十三世纪末,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促进农牧业的发展,开始对当时现行的历法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这一时期郭守敬在北起贝加尔湖、南到西沙群岛、东至朝鲜、西至云南等范围内设立了27个观测站,其中登封的这座观星台,就是当时全国的中心观测站。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四海测验”。观星台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在一个横杆上所产生的投影运动这一原理,而测出一年的准确时间。这个简单的模型实验表明,当投影达到最长的时候,即为冬至;反之当投影回到最近的这一点是即为夏至。其实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周公就开始用立杆测影的方式来研究天文,但那时,人们还没有今天这样的地球概念,而是把温度最高的赤道地区作为大地的南极,把最冷的地方作为北极,将南北之间的中点作为大地的中心,也作为当时国家的中心。周公依据这样的理念,在登封建测影台,并测得一年的长度与四季的变化。郭守敬把观星台建在周公测影台北面,两者之间仅有20米的距离。据北京天文台于1995年测验证明,郭守敬建造的观星台正好位于当地的子午线上,即正南正北方向。这足以证明,当时中国的天文科学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史料记载,观星台还有“昼参日影,夜观星象,以正朝夕”的功能。采访:河南登封市观星台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申颍涛郭守敬“昼参日影,夜观星象”,白天测的是24节气,晚上人可以躺在里面观测星座。郭守敬利用这种方式,推算出了月亮以及某些行星与地面的距离。郭守敬一生发明制造了近二十种天文观测仪器,这些仪器操作简单、实用准确、科学性强,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国际水平。1977年,经国际小行星研究会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1964年发现的第201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1981年,国际天文学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在咱们登封有一座气势雄伟的山,在嵩山脚下有一个告成镇,古老的观星台就建在这里。观星台是中国天文科学领域中的珍贵遗产,它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今,郭守敬与观星台已被载入中国小学五年级的课本当中,成为弘扬科学、启迪人生的重要篇章。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