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登封 少林功夫 少林文化 正文
从罗汉拳说起(马明达)
来源:少林寺  时间:2016-04-15 10:14:00  

民间武间名目繁多而流派纷呈,而罗汉拳则是比较常见的。在我的记忆里,早些年此拳在西北就多有传播,而且演练者多是回族拳师。只是因为动作很吃功夫,虽然会练的人不少,而真正练得好的并不多见。西北罗汉拳的来路我不大清楚,我所见过的,主要是十八个罗汉的造型动作串连起来的套子,动作速率比较低,大致有起有落,有立有卧,多半是单腿支撑的平衡性动作,光是一个开势的“序头”,就有单腿支撑起起落落的十几个势子,犹如戏剧武功里常见的“三起三落”,不下相当的功夫是难以完成的。因为其动作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属于戚继光所谓“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的基本功,是故西北拳家将它归之于“软拳”,这是有道理的。据我所知,甘肃练罗汉拳的,以清末民初人称“金背蛤蟆”的某人最有名,此人姓氏身世都已经太清楚了,有人说姓闵,叫闵世杰,也有说姓海,他身躯魁梧,力大如牛,饭量也极大,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金背蛤蟆”以后,永登县有老拳师马凤山最善此拳,马传给武威的张景福,张的罗汉拳最见功夫,也最为有名。张曾代表甘肃参加了1953年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与比赛大会,表演的正是罗汉拳,颇获好评,据说还曾专门为中央首长表演。我曾看到张的演练,动作稳健,造型很美,气势也很好,只是动作缓慢而套子又太长,一般观众往往嫌其冗长。所以后来的表演者大都删繁取精,只练几个代表性的势子。因为罗汉拳造型美,有益于柔韧与平衡的训练,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兰州艺术学院的舞蹈专业曾邀请张景福教授罗汉拳,当时也算是一段佳话。还记得1953年的春夏之交,甘肃省为参加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与比赛大会而举行的选拔赛上,兰州市以擅长“软拳”而驰名老拳师马进忠(人称“三爷”)表演的也是罗汉拳。这是一位我十分熟悉的“老把势”,他的家就在我读书的清华小学附近,时常能见到他依墙坐在家门口,摆弄着不长的花白胡须,若有所思的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他为人很谦和,话不多,据说练拳非常用心,早晚各一功,从来风雨无阻。马进忠的罗汉拳来路不很清楚,我打听了很久而不得其详,有人说也是“金背蛤蟆”传的。张景福、马进忠的罗汉拳似乎都没有传下人来,即使教过人,后来也都不练了,以至罗汉拳在甘肃基本上绝迹了。在“竞技武术”一花独放了多半个世纪以后,民间武术凋谢失传者不一而足,虽然有过大张其旗鼓的“控掘整理”,然而热闹了一阵子,接着便是人去楼空,依然如故。后来,有主事者甚至连专为民间武术设立的“观摩交流”运动会也一刀砍掉,民间武术更是无人问津,只能自生自灭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宁夏老拳师马振武以“少林十八罗汉拳”名噪一时,1979年以后,多次在全国武术观摩交流会上获得优秀奖。当时,有些文章说马振武在武威松涛寺当杂役时,曾“向该寺落脚的嵩山少林寺和尚习武”,马也每每自称罗汉拳得自少林寺和尚。其实熟悉武威武术掌故的人都知道,马振武的少年时代确在武威度过,曾从松涛寺的和尚释彦云习武,但释彦云并不练罗汉拳,马的罗汉拳理应出自张景福一系。我多次看到马的罗汉拳,基本功的确不错,只是没有见到完整的套子。说起罗汉拳,我们不能不联系到佛教文化对中国武术的影响。佛教是外来文化,它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给中国文化增加了新的因素,也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佛教对中国武术同样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天我们所讲的少林功夫或少林文化,就明显具有佛教文化的特质,应该说它打有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记。“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是梵文Arhat的音译,原本是指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追求的最高成就,即四种“果位”中的第四位,称“阿罗汉果位”。凡达到这个果位的,就可以称阿罗汉,简称罗汉。根据佛教经典,在家的居士也可以修练阿罗汉,但最终得正果时必须立即出家,否则必死。因此,佛典中成阿罗汉果的都是和尚,是斩断红尘、一心向佛的出家人。众所周知,佛教的罗汉传到中国后,魏晋时,为大家所熟悉的是四大罗汉,即曾亲自聆听释迦传教而得到果位的四大比丘。到了唐代,四大罗汉增加为十六罗汉,最先见于玄奘法师翻译的《法住经》。十六罗汉曾经是唐代画家们所喜欢的题材,大画家张僧繇画过十六罗汉图;吴道子的大弟子卢楞迦的所画的《十六罗汉图》一直传存到今天,成为国宝级的艺术胜迹。到五代和北宋,十六罗汉又增加成了十八罗汉,大文学家苏轼(东坡)首先记载下十八罗汉的名号。苏东坡影响甚大,许多人都为之附和,后来便有了吴则礼、葛胜仲等人所写的《十八罗汉赞》等,实际是在原来的十六罗汉上又增加了“庆在尊者”和“宾头卢尊者”两位。苏东坡的崇高声望对十八罗汉的确立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清代,乾隆皇帝对唐宋以来从十六罗汉到十八罗汉的变化非常注意,曾多次在题跋唐贯休、宋李公麟和明人的罗汉图卷中谈到这个问题。后来经过他与章嘉活佛的确定,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迦叶尊者,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弥勒尊者。原本的十六罗汉,加上降龙、伏虎两罗汉,总体形像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了。自此以后,十八罗汉的名位出自乾隆“钦定”,也就没有人再有异议。一些依托古人的罗汉图像,如假冒宋、元、明画家的“十八罗汉图”之类,往往画上降龙、伏虎二罗汉,殊不知宋、元、明的十八罗汉中没有降龙、伏虎,这有足够多的宋代文字资料可供对证,画上有这两位罗汉,反倒露出了作伪的马脚。我一直怀疑,十八般武艺的出现与十八罗汉有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注意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中外文化交流现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