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登封 少林功夫 少林文化 正文
浅解弥勒佛的“十种观想”
来源:少林寺官网  时间:2015-12-10 16:25:00  

【河南】邹相 在《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中记载,弥勒菩萨在下生人间成佛之后,在弥勒第三会时,有释迦佛之九十二亿阿罗汉弟子跟随弥勒佛听法,并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此时的释迦佛弟子都称为慈氏弟子。随后,弥勒佛又向诸大弟子讲说了“十种观想”之法,并要求诸大弟子依照奉行。经云:“尔时弥勒与诸弟子说法。汝等比丘。当思惟无常之想。乐有苦想。计我无我想。实有空想。色变之想。青瘀之想。膖胀之想。食不消想。脓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以然者。比丘当知。此十想者。皆是过去释迦文佛。与汝等说。令得尽有漏心得解脱。”这“十种观想”即是:无常之想、乐有苦想、计我无我想、实有空想、色变之想、青瘀之想、膖胀之想、食不消想、脓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末学现浅解这十种观想之法的益处,与各位同修共享。一、无常之想。“诸行无常”是佛教“三法印”之一,无常观更是佛教的核心理论。无常即是说,一切都有生灭变化,因为有无常,所以人生是苦。可以说,所有痛苦的根源,皆因有无常。《佛说八大人觉经》云:“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即是说,世间的一切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只有体证无常之法,才能渐离生灭之苦。因而,弥勒佛告诫诸位弟子们,要懂得无常、接受无常,以无常观来助力修行,方能更加精进。二、乐有苦想。这即是让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知道苦中有乐,乐中蕴苦。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一种忧患意识,就是乐有苦想。《易经》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在我们春风得意、顺风顺水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要懂得留余,要明白知足常乐,一旦控制不住内心的欲望,驾驭不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就很容易陷入其中,给自己带去灾祸。试想那些亡国的君王,几乎都因安乐而祸起萧墙,最终把自己送上绝途。因此,弥勒佛希望诸位弟子们能保持“乐有苦想”的心态,保持一份警觉的心理,防止乐极生悲。三、计我无我想。清代的顺治皇帝曾作偈曰:“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从这首偈子中,可知身与诸法皆是幻有,本无真实,智者不应执身为我。只有断除这个“我”,才能无所挂碍。众所周知,凯撒大帝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气,曾威震欧亚非三大陆,然而,在临终时他却这样对身边的随从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即是说,我们再怎么为自己,再怎么风光外露,死后也是两手空空。故而弥勒佛让弟子们观照自心,不去计较得失,要观想“计我无我”,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要执着于“我”,这个“我”不过是一个假名,长久不了,要学会借假修真,让自己充实起来,在学佛修行的道理上走得更加坚实和稳健。四、实有空想。得到与失去,不过一念之间。“实有空想”即是说,世间万物没有永恒存在的,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也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消失殆尽。我们的青春与健康,会随着年龄的老去而荡然无存;我们的荣华富贵也随着生命的终结而终结。所以,我们要时刻作“实有空想”,护持好自己的心,莫去攀缘。《圆觉经》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意思是说,一切的存在不过是我们的心相使然。若能知一切法中无我,一切如幻梦,就不应于境生其心,既无我心,也无我所住心,就不会被内外境所缚,无缚即是解脱。因而,我们应按照弥勒佛的教诲,时刻修“实有空想”。五、色变之想。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中不难看出,与天地、江河相比,人的一生何其短暂。正所谓“青春易老,红颜易逝”,岁月不待人,我们会在岁月的更迭中逐渐老去。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人的一生不过百年,纵使你现在年轻力壮,充满活力,也会在时间的消逝中,变得面黄肌瘦、有气无力。所以,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要明白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道理。只有时刻观“色变之想”,不因年华逝去而痛苦或抱怨,才能得大自在。六、青瘀之想。宋代诗人苏辙在《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一诗中写道:“老僧似识众生病,久在山中养药苗。白术黄精远相寄,知非象马费柔调。”从诗中不难看出,生病乃众生的共性。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个健康的人,患上了重病,就像山倒天塌一般。所以,弥勒佛让弟子们要常想病重之人,因为疾病的折磨,身体多有病变,以致原本充满弹性的皮肤也产生了青瘀的斑块。当我们时常观“青瘀之想”,就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关注自身的健康,从而更为勤勉地如法修行。七、膖胀之想。《法苑珠林》载曰:“是时,化人取刀刺颈,血流滂沱,涂污女身……三日膖胀,四日烂溃,五日渐烂,六日肉落,七日唯有臭骨。”“膖胀”,即溃烂之意。这是在“青瘀”之后出现的症状,往往是病入膏肓的人才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弥勒佛让弟子们时常观“膖胀之想”,就是希望弟子们能珍惜现有的一切,包括我们完好的身体、健康的体魄,等等。八、食不消想。我们在形容病人难受时,往往会说他们“米水难进”,即是说,病人没法吃饭,吃进去也难以消化,更是一种痛苦。而食物是维持我们生命的必需品,看着食物却没法吃,这种痛苦是难以言表的。如果连这个色身都维系不了,我们就很难用功办道,济世度人了。因此,弥勒佛让弟子们观“食不消想”,就是希望弟子们能善待自己的生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同时要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培植自己的福报。九、脓血想。那些病重和病死之人,往往脓血满地,惨不忍睹。佛教让众生要作不净观,偈曰:“薄皮糊破纸,烂坏弃陈羹。脓血从中溃,蝇蛆自外争。”这个偈子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人身死后的情景。弥勒佛让弟子们观“脓血想”,是在告诫大家,要珍惜当下的生命,不要等到生命即将陨灭时空悲伤。从色变之想、青瘀之想、膖胀之想,再到食不消想、脓血想,都是与疾病、死亡有关的观想。弥勒佛之所以让弟子们作这几种观想,就是希望弟子们能时刻想到疾病的痛苦和生命的脆弱,生起厌离娑婆世界的心,发出离心、菩提心,并珍惜和善待自己的生命,精进修持,早日往生弥勒内院。十、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古语云:“夫妻为缘,有善缘,有恶缘,怨缘相报。儿女是债,或还债,或要债,无债不来。”即是说,人生是苦,种种皆是痛苦,故应观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试想,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要承受人生的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即便是拥有快乐,也不过是短暂的。因此,弥勒佛让弟子们观“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就是希望大家能不贪慕人间的浮华,不贪图世间的欲乐,勤修佛法,早登慧岸。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弥勒佛让弟子们作“十种观想”,就是为了让弟子们思考人生无常、苦乐无常、诸法无常的道理,不慕富贵,不逐名利,发愿护持正法,勤修福慧,最终得大自在、得大解脱。弥勒佛的良苦用心可昭日月,我等佛子,若能认真体会弥勒佛的这“十种观想”,化观想为修行的动力,并将这些观想融入到我们实际的修行生活中来,定能助力于我们圆成道业。南无大慈大悲弥勒佛!(作者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本刊编委)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