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登封 少林功夫 少林文化 正文
《中国少林寺•建筑卷》序(杜仙洲)
来源:少林寺  时间:2010-06-30 08:18:00  

嵩山少林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和旅游胜地,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大约在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印僧菩提达摩在这里首创佛教禅宗,历史上称达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禅宗祖庭。少林寺规模宏伟,高僧众多,千百年来,盛名不衰。由于它拥有不同寻常的历史故事,并有许多动人的神奇传说,至今还引人向往和探秘。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少林寺的北宋建筑遗构初祖庵正殿,在时间和空间上为与《营造法式》最为接近的实物,其斗拱制作、基石形式和雕刻手法,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风格,为今人研究中国建筑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例证。少林寺历史悠久,兴废无常。据相关史籍记载,少林寺大致经历了隋唐的发展时期,宋金的兴盛时期,元明的辉煌时期,清至民国的衰落时期。其间既有赐封国公、受众云集的恩崇,又有殿堂倾圮、宗徒星散的悲凉。更有甚者,清末民初以降,兵连祸结,时局大乱,寺境每况愈下。1928的,冯玉祥国民军北阀,建国预军樊钟秀盘踞少林寺顽抗。农历三月十五日,冯部师长石友三率军从辕关攻入少林寺,盛怒之下,将法堂、天王殿、大雄宝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钟鼓楼、东西禅房、库房、香积厨等十八座建筑,以及秦槐、汉柏、魏碑和藏经等付之一炬,使原本规制严整、富丽堂皇的千年名刹几近化为灰烬,令人扼腕生叹。解放后,少林寺备受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多次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全面维修整治,许多殿堂、桥梁、塔石、门墙得到了修缮加固。经过古建专家认真考证,并在原有基础上复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钟鼓楼等,使颓败没落的少林寺又恢复了昔日的光辉风貌,因之游客倍增,影响日隆。尤其是近十数年,少林寺更加注重对外文化交流,身怀绝技的武僧业已步入国门,不惟驰名亚太各地,而且饮誉欧美世界。为了继承传统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保护文化贵产,增强爱国意识,在河南省、市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组织各方人才,不失时机地编著三卷本大型文物画册——《中国少林寺》,以全面提高少林寺的知名度。古建筑专家张家泰等同志不负重望,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钩沉取舍,撰写出详实可信的《建筑卷》文字,在考工考史方面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综观这部煌煌巨册,文字材料真实,论证有据;图片精美绝伦,引人入胜,无疑能使读者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知识和乐趣。是为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