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登封 少林功夫 少林文化 正文
《中国少林寺•碑刻卷》序(季羡林)
来源:少林寺  时间:2010-06-30 08:17:00  

 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持续传承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文化传承的载体大别之不外两种:一种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献典籍;一种则是人工兴建的建筑物,万里长城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嵩山少林寺也属于这一类。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都有很多发明创造。但是,我们决不吝啬,我们慷慨地奉行送去主义,把我们的文化精华送向世界,使全球共此凉热,分享我们的成果。仅以造纸术和印刷术两项而论,这两项技术大大地提高了世界文化传播的速度,扩大了传播的范围。其影响之深远,用什么词句来赞誉也不会过高。如果没有这两项技术,世界文化将会推迟以百年计的时间。在另一方面,我们又决不固步自封。外国的好东西,只要对我们有用,我们就拿来为我所用。鲁迅的“拿来主义”是众所周知的。时至今日,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可是,新世纪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希望。环顾全球,狼烟四起;侵略公行,杀人越货;翻云覆雨,指鹿为马;手挥大棒,惟我独尊。然而,在全球很多地区,饿殍遍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令人不安的是,西方挟科技发展之余威,怀抱“征服自然”之壮志,对大自然诛求无厌,究追不舍。目前在自然界中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灾害,如臭氧出洞,气候转暖,生态平衡破坏,动植物灭绝的速度加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恩格斯早就警告过人们,大自然是会报复的。上面列举的几种灾害不就是大自然的报复吗?人类尚再不悬崖勒马,改邪归正,则发展前途殆矣。但是,归正必须有一个方向,而这个方向只有中国能够指出。中华文化光辉灿烂,方面很广。目前谈中国文化者侈谈弘扬者多,而具体指出哪一方面应首先弘扬者尚未之见。我个人的意见,首先应该弘扬的是中华精神的精髓“和为贵”。历史上许多哲学家的学说,比如什么天人合一、民胞物兴等等,体现的都是“和为贵”的精神。连人工修建的长城,体现的也是这种精神。一个侵略者决不会修筑长城的。这是我对修筑长城意义的新解,自谓已得其神髓,决无可疑。长城和少林寺都是人工修建的东西,不会说话,不会出声;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人们可以体会出中华文化最根本的东西——“和为贵”精神。我相信,在少林寺中,无论是建筑与壁画,体现的都是这样一种精神。具体到少林寺的碑刻,自古迄今,跨越千年,内容十分丰富。举凡禅宗渊源、帝王御书、功德记事、官府文告、造像图赞、书画艺术、诗词曲赋等,林林总总,品类多样。尤其是《显教圆通大禅师照公和尚塔铭并序》、《息庵禅师道行之碑》均出自日本高僧邵元之手。邵元是日本国越前人,于元泰定四年(1327)来到中国,曾相继出任少林寺书记、首座,堪称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和为贵”佳话。现在又是我们中华民族奉行送去主义的大好时机了。这次我们送去的就是“和为贵”。世界人民企盼和平,如大旱之望云霓。中华书局和嵩山少林寺联袂推出三卷本的《中国少林寺》,我看了一些图片之后,联想到若干年前我参观少林寺的印象,因而浮想联翩,想到了中华文化的“和为贵”的根本精神,真觉得这是一套“好雨知时节”的好书。在欣慰之余,写了这一篇短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