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登封 少林功夫 少林传说 正文
一道烛中天
来源:《少林史话》  时间:2015-08-20 15:16:00  

明神宗万历年间,中国佛教界一度很活跃。紫柏真可(1543-1603)、莲池袜宏(1535-1615)、憨山德清(1543-1623)、雪浪洪恩等等,皆名噪一时。而少林寺,也以幻休常润和无言正道为住持,振兴了一阵子。常润,号幻休,江西进贤人,父名黄彦明,母亲王氏。十九岁时,受具戒于伏牛山,礼坦然平公和尚,炼魔三年。复行脚于四方,南下浙西,谒万松慧林法师(1482-1557),示以禅要。未几,八九华山莲花洞,精勤修习。忽一日,觉得自己身如空虚,将有所省悟,便下山,历诸讲肆。更北上京师,依松、秀二师座下,学习天台、贤首(秀法师传贤首宗)、慈恩三宗,研究《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典籍。再南巡五台山,在大寿宁寺受瑞云长老之请开讲《法华经》。后来在郓城西,值寇纵火焚寺,逃出后,再入京师。他在城西镇国寺领众修道,还延请西怀法师主讲《华严经》。再迁入兴德寺,阅读《大藏经》。大约在嘉靖末年,他同好友知休登嵩山入少林,谒小山宗书长老,告香入室,勤求四载,遂蒙印可。辞行时,小山付偈语日:“定作人天主,当思少林秋。”常润惶恐不安:“常润是什么人,怎敢当此重托?”小山又说“吾道不振久矣,岂宜袖手旁观耶?”常润来到登封县,向僧会司三空周了(1509-1565)告别。了公指着在场的常润、三洲及一庵说:“你们当中必有一人将做少林寺方丈!”及至小山去世(1567年),大众先后推举三洲及一庵,但二人先后病逝。大众再举常润,经陆树声授牒,请为少林寺住持。居六年(1574-1579年),被召八京。又六年而示寂(1585年)。万历年间,少林寺最引人注目的和尚是无言正道(1547-1609)。鲁凤仪为道公撰有碑记。鲁凤仪为万历间著名文士,精研佛学,著有《金刚经宗通>七卷、《楞伽经宗通>八卷等。他为道公撰写的碑记题为《勑赐嵩山少林禅寺传法住持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世嗣祖沙门无言道公雪居禅师行实碑记》。此外,董其昌也撰有《道公碑》。前者立于道公生前,后者立于道公死后,读此二碑,可知道公生平。正道,原字无方,因犯无方可从之讳,后改字无言。正道系江西省新建县胡永泰之子,母姓杨氏。初投南昌东郊的上兰寺玉峰磷公薙染,诵读儒书。他聪明好学,关心国事。十六岁那年(1562年),目睹奸相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藩下狱,官讲郭希颜因谏言被诛杀,给事朱某因朝廷黑暗愤而自焚,嗟叹不已,遂灰心冠冕仕途,雅慕方外,一心出家。恰在此时,知休文禅师来上兰寺礼马祖道-(709-788)故迹,正道究问出世之旨,知休略加开示,并给他取字无方。二十岁(1566年)时,正道西上南岳衡山,投知休于净瓶崖。知休说:“欲明此大事,须将宗教葛藤穿过。我的同参好友逊庵昂禅师,今住松树坪弘演教法,接纳云水。你可去他处,受彼钳锤,定会有大成就。”并亲自把正道送往松树坪。参学三载后,逊庵告诉知休说:“无方足称法器,切不可以一知半解人他胸臆。可令他北游讲席,自参自悟。”于是,正道到石龙塘无尽禅师处受戒,复还净瓶崖时,知休指示他北上少林寺参学,叉送诗一首以资鼓励:“世道如醪饮者多,欢之孰不困沉痾。弊囊安得百年共,旧习终难一旦磨。白碧可轻时可競,残编宜宝物宜和。长途惜我无为赠,半幅遗程谩自哦。”正道辞别南岳,北迈西京(洛阳),得遇幻休常润禅师。万历甲戌(1574年)秋至,幻休为少林方丈,命正道为书记。他锐志参宗,无间寒暑,请益入室,孜孜不怠,八年如一日(即1572年入洛,至1579年幻休北入京师)。正道见地高爽,能发合宜,屡被幻休称许。一日,呈偈语日“云缵绝顶,月锁幽岩。石人抚掌,木女舒颜。”于是获得了幻休印可,并授记日:“无言的旨不离言,玄唱玄提妙绝传。今日单传亲印授,他年双桂利人天。”幻休命其更字为无言,因法堂露柱上有副对联说:“一灯常不灭,万法总无言”,可见深寄厚望。此后,正道做了少林寺首座。诸缙绅游少林寺者闻风拜会,喜听清论。如晋川刘东星、冲庵顾养谦(1537-1604)、聚所邹德涵(1538-1581)等等,他们都说:绍祖灯者,必无言正道也。幻休常润北上京师(1579年)后,正道也浮沉云水,于壬午(1582年)之春,北登五台山。这时,在五台山中心的台怀镇建造的“大宝塔”即将完工。这座高达75米的瓶状舍利宝塔是明神宗生母李太后即“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所造。由于工程浩大,三年方得完工(1579-1582年)。在大宝塔即将完工时,以憨山德清、妙峰福登二僧为首,正准备法物纳入塔顶,庄严法事。憨山刺血和泥金写《华严经》,每下一笔,念佛一声,念念不断。妙峰则刺舌血和朱砂写《华严经》。而无言正道剌血书《普贤行愿品》,连同幻休常润老师的法偈,一起纳入塔顶。大宝塔完工于这年十月,李太后为祈皇储遣官大做法事,果然十个月后,太子(光宗朱常洛)诞生。正道又在五台山住了九个月,以便系统地听大干法师讲解《华严疏抄》。万历十一年(1583年)八月,正道北上京师,先后参访了千佛寺徧融、双塔寺宝藏、龙华寺瑞庵、广化寺荆川诸尊宿,又听东岩法师讲经一周年。十三年,南下南海普陀山,刺血书《法华经》,跪诵之,自朝抵暮,勺水不人口,精虔之至。据说他在睡梦中,见到观音大士用净瓶圣水为他灌顶,洗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正道返京后,受大方如迁(1538-1598)之请为首座,提唱公案,讲论诸经,名刹争筵,岁无虚日。每次法会,僧俗千人,清规肃然。董其昌的《道公碑》中说无言正道“作宾王家、名动京阙”。道公在京九年(1583-1592年),正是京师官绅学禅如狂的年代,声气相求,函盖相台。董其昌本人以龙华寺为中心,“缔莲社之交”,请无言正道、憨山德清等禅师传禅。每日所为即焚香、煮茗、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译经、忏悔、放生、作画……万历庚寅(1590年)冬,少林寺提举筠庵普均、太和洪好及净庵焦公等人奉命赴京聘请无言正道为少林寺方丈,恰遇李太后准备派官员到步林寺上香。他们备好了斋银、冬夏紫农、僧帽、僧履、香烛等礼物,一道请无言正道赴寺上任,主持斋仪。道公焚香接领了礼物,到礼部领取了钦依“剳子”,准备赴任。听说道公要南下少林寺,京师好友纷纷为之送别。据说道公离开京师时有二、三百人送别至郊区,倾动一时,可见影响之大。万历壬辰年(1592年)十月,浮沉云水十多年的无言正道回到了少林寺。正道看到“法堂草深,宗徒雨散”,感慨万千,决心振废起颓,誓报佛恩。无言道公初为住持时,寺僧犯戒的情况比较严重。道公领众,十有七年,戒行冰洁,机辩泉流。或升堂普说,或入室小参,莫不摧彼疑城,登之觉岸。典型卓而,清规肃然。道公在少林寺杖锡布衲,一切檀越之施,悉归常住。弟子发问,道公便指点端详,不假思惟,辞旨条畅。这期间,周端王朱肃溱曾请道公至开封,为说“保寿之法”。道公说:“王位为宝,货财非宝。心王为宝,玩好非宝。心驰玩好,则心血耗竭,寿何可宝?心营货利,则怨诅丛生,寿何可保?必也息心养神;必也专心念佛。佛寿无量,心寿无量。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久久纯熟,自然长寿。”周瑞王大为开悟。于是,道公为他说了“药师佛十二大愿”。周瑞王的世子周恭枵,腿脚有病,也请道公为他治病。世子平时倚杖而立,道公引导他周行七转,汗流如注,果然扔掉了拐杖。遭公垂示:“心清则欲寡,则精足。精足则身安。身安则嗣续广衍,福禄无穷。”世子唯然受教。还有一个传说,说有八位王子先后追随道公出家为僧,居住在少溪河南岸的“八王子院”。这“八王子院”是周王府为无言道公所建,称“周府庵”,因其地在少林寺本院之南,又称“南园”。它的西邻就是正德七年(1512年)创建的十方禅院——乃寺中之邮亭,行脚之旅舍。南园中有“永化堂”、“白衣殿”等建筑。明末兵祸猖獗,殿字多化为灰烬,今仅存白衣殿小院一座。今存天启四年(1624年)道公衣钵塔一座,额日:“钦依少林寺传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代嗣祖沙门、永化堂上本师大和尚无言道公寿寓”,立石弟子是:园会、园善、园林、园性、园镜、园珍、园明、园亮、园碧等共九人。自无言正道起,少林寺南园另立了一个派系,定下了“圆通行超明”五字辈。正道出家的江西省上兰寺原属临济宗,他人少林寺后改宗曹洞,故留下南园派与福裕所传七十字派并传,至“同”字辈再合而为一。这就是说,从传承上讲,正道相当于七十字派的“普”字辈,即第十三代。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