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登封 少林功夫 少林传说 正文
“六租"法如
来源:《少林史话》  时间:2017-06-14 15:56:00  

从十八盘过来,向西行若干步,远远就可以望见法如塔。这是一座叠涩顶方形砖塔。塔基就山岩而为之。塔身部分每面宽210厘米,高约450厘米。在九层叠涩顶之上,作三层递收式平台。平台之上,是石刻的山花蕉叶、三重相轮和摩尼宝珠。塔的总高度约700厘米。塔身在南面开门,门框用青石雕成。门高71厘米,宽60厘米。门相上刻铭文及二飞天。全塔比例谐调,造型庄重优美,有很高的匠意。塔内立青石碑一通,高165厘米,宽70厘米,厚20厘米。碑首半圆形,中间雕优填王倚坐像,左右为二金刚力士。左力士踏牛,右力士踏羊,刻工精细。碑文是《唐中岳沙门释法如行状》,它提出了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传承系列表,即禅宗在印度的传承为:如来一阿难一束田地一舍那婆斯在中国的传承是:菩提达摩一惠可僧粲道信一弘忍一法如…现在人们一讲到“禅宗六祖”,便说“南能北秀”。但事实上,惠能在弘忍门下三年,只是一位“行者”(在寺院中干活的人),还没有剃度出家;神秀在弘忍门下“服勤六年”,早早就离开了弘忍。始终服侍弘忍十六年,至弘忍去世才离开的,只有法如。法如俗姓王氏,祖籍山西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幼年随舅父到了澧阳(今湖南省北部的澧县),出家投惠明(号“青布明”)为师。这惠明也姓王,杭州人,少年出家,游道无定所。后入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投敏法师法席,住了二十五年。在一千多位僧侣中,惠明被称为“解玄第一”,对经义颇有研究。他每每披一块青布,作为袈裟,当时的人就称他为“青布明”。后来他到了蒋山(江苏省南京市郊),向岩禅师咨请禅法十年。又西上荆州四望山(今湖北省江陵市),头陀坐禅,念诵《思益经》,依经作业。就在这时(显庆元年,656年),十九岁的法如志求大法,从惠明出了家。两年后(658年),惠明对法如说:“蕲州忍禅师行一行三昧,你应该到他那里去求教。”“三昧”足梵文的译音,也可译作“三摩提”或“三摩地”,意思是禅定摄心。佛教说人的心生来就弯弯曲曲,不端正,只有通过禅定摄心,心才端直。譬如说,人心就像那弯弯曲曲的蛇,如果让蛇爬进大竹筒中,它的身体自然也就端直了。这“三昧”就像治理人心不直的大竹筒。“一行”是一种行相,指“法界”一相;“法界”指物质的和精神的存在,就是说让“心”定于“法界”,系念“法界”万万千千的事物,知道它们在本质上是并无差别的。就连佛与我们普通人也是平等无二的。而佛又何止百个、干个。佛有多少个是数不清的:就如恒河的沙粒。总之,天下万事万物,混然一体,并无差别。能想明白这番大道理,便是体认了“一行”。而使心定于一行修习三昧,就是“一行三昧”了。这“一行三昧”叉叫“一相三昧”或“真如三昧”。弘忍就是坚守这“一行三昧”的。法如遵从惠明的指教,来到蕲州黄梅县东边的双峰山东山,投弘忍为师,专心学习“一行三昧”。法如在黄梅东山寺,奉侍弘忍达十六年之久,直到他去世。弘忍去世时(674年),他最有名的五大弟子——神秀(?一706)、道安(584-709)、智诜(539-618)、惠能(638-713)和法如(638-689),只有法如还在他的身边。如果说,弘忍有什么“临终遗嘱”的话,那也只有法如可堪嘱告,密受东山法门的真谛了。弘忍去世后,法如游淮南九年(674-682年),后来在683年北上嵩洛,隐居于少林寺,默行禅道。法如的作风,与神秀、惠能等师兄弟不同。神秀大行禅法,声彩发挥,成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神秀上殿时,武则天亲加跪拜,好不威风。而惠能南下岭南,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借机发难,先声夺人。法如在少林寺,三年之间(683-686年),少林寺僧竟皆不知他的来历。这正是他守本全朴、弃世浮荣的品格,确有贤士高遁的雅风。直到垂拱二年(686年),僧众们才发现法如乃一代大禅师弘忍的嫡传,惊讶不已。于是,四海标领僧众、洛阳高僧大德齐集少林寺,请法如开讲禅要。他们请求说:“自北魏王唐,经历五个朝代,近二百年之久。而命世大德,时时间出,皆以无上大宝(佛法),教导后人。夸天想请你再振玄纲,使闻法的人光复正化。”法如推辞说:“言语不讲,则真意不会消亡;用智慧求解脱,刚思虑无穷。我怎么敢从命,发扬什么先师的禅道呢!”如此推辞再三,众僧再四祈请,法如才开讲禅要。法如说:“我看佛的意思,广矣,大矣,深矣,远矣!夸惟有一法(东山法门)能使圣人、凡人同入波定,勇猛的A接受真谛。就像人从火灾中逃出,不能有丝毫犹豫、中断!”听众一下予豁然开朗,便得本心。法如说:“佛法如空中之月,它只能出现在观看者的,心间。你们勤恳地努力吧,道就在你的努力中寻觅!”法如这番“道契于心”的宏论,真是闻所未闻。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佛,又何必苦苦向外去觅求呢?就如同一轮明月当空,天下万万千千条溪、河不都可以映出月亮吗?这就叫做“一印之法,密印于众意”。自垂拱二年至永昌元年的三年(686-689年)里,法如频频教诲人们,孜孜不倦。但他声称,他并没有接法的弟子。“非日其人,孰能传哉!”在络绎不绝的求法者中,却有位李元珪(64-716)自称是法如的嫡传弟子。元珪号称“庞坞和尚”,上元二年(675年)得度,出家于嵩山闲居寺。永淳二年(683年),他在洛阳敬爱寺遇见法如,但法如井未向他传法。他在垂拱二年昕法如开讲禅要后,感叹地说:“尝闻千载一遇,今谓万劫难逢!”法如死后,元珪南下荆州玉泉寺,向神秀学习了一段不长的时间,然后重返嵩岳。这元珪有一位弟子叫灵运(?-729)。少林寺西北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精美的单层六角形石塔,塔门上刻着“肖光师塔”四字。这就是灵运的遗身塔。灵运俗姓萧,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后代。他游历嵩山后,便决定留在少林寺修行。他向庞坞和尚元硅求法,得到元珪的指教,也得了“一行三昧”:照十方于自空,脱三界于彼着。慧眼既净,全身亦如,始知心外无法,所得者皆梦幻耳!他面对苍然的空山,年年默坐,观大地、土木,与佛刹无别;观云霞、溪水,悟无心无性。一切自然的与人间的造化都与梦境一般,空幻不实。“肖光师塔”是灵运的弟子坚顺所建。这坚顺不知其生平,只知他是法如系统可查到的最后一位弟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