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登封 少林功夫 少林传说 正文
隆老成龙过禹门
来源:《少林史话》  时间:2015-08-17 10:22:00  

在蒙、金交战时期,有一位万松行秀禅师(1166-1246),得到了蒙古人的信任,他的禅法因而得以在北方发展。他的弟子有东林志隆、术庵性英、乳蜂德仁、雪庭福裕等人先后住持少林寺,重振了少林禅风。行秀,俗姓蔡氏。他的家原来在河内(今河南省沁阳),父亲蔡真时举家北迁至河北永年县。十五岁(1180年)时,行秀北上邢州净土寺(今邢台市北郊)出家,攻研五大部经。考试时,他于二百名应试者中名列第七而中选,不久,受具足戒为比丘。此后他挑行李北上燕京,往潭拓寺、庆寿寺、万寿寺参扣。接着又南下,往磁州(今河北省磁县)大明寺,拜雪岩慧满(?-1206)为师,学习二年,得传法衣钵。这“法”,便是曹洞宗的法脉,是芙蓉道楷一鹿门自觉(?,1117)青州希弁(1082-1150)-灵岩法宝(1114-1173)太原王山觉体一雪岩慧满一系。金章宗秋猎时,行秀献诗。金章宗就亲临方丈室,对行秀很是赞赏。蒙古军南下攻中都(1215年)时,许多僧人请行秀南下避难。行秀说:“北方人(指蒙古人)难道就不知佛法么?”庚寅(1230)年,元太宗窝阔台赐给行秀佛牙一枚,尊他为“万松老人”。1232年蒙古军大举灭金,六十七岁的行秀率燕京僧道朝拜窝阔台,窝阔台下旨免僧道徭役。此后,归服蒙古的僧道人数越来越多。万松行秀“儒释兼备,宗说精通,辩才无碍”,又善于写狂草,兼通文墨,有人甚至说他有“将相之才”。他既受到金章宗的器重,又能靠拢元太宗,颇能左右逢源。万松行秀弟子中南渡黄河,做了少林寺住持的第一人,是东林志隆(1217—1224年)。志隆的事迹在僧传里找不到,也不见于碑塔。不过从耶律楚材和元好问(1190-1257)的诗文中,可见若干片断。志隆可能是德兴府(今河北省涿鹿县)人,幼年出家于本府峡峪云岩寺。大约1214年至1217年,他与耶律楚材先后投万松为师,参禅念佛。耶律楚材认为志隆比其他弟子“高出十百倍”。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中,有《寄东林》、《寄东林同参》等诗。诗中说:“何日万松轩侧畔,笑谈抵掌一开怀?“还有一首诗称颂他:“隆老成龙过禹门”。暗示志隆已来到了河南洛阳。洛阳南郊的龙门,自古就有大禹治水开凿龙门的传说。又据元好问《遗山文集》中的《少林药局记》,兴定来年,有大施主寇彦温等百家大户施财、施黄金等等,愿作百年之斋,住持志隆效仿青州希弁和尚的做法,在少林寺设立“药局”一所,采购了治疗常见疾病的药物,供寺内外病人免费取用。这是兴定四年(1220年)的事情。此外,刻石于兴定六年(1222年)的李纯甫撰《重修面壁庵记》碑末署写着:“都劝缘、少林禅寺住持、传法嗣祖沙门志隆”。他还为重修面壁庵施银五十两。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