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登封 少林功夫 少林传说 正文
老安及其第子
来源:《少林史话》  时间:2015-08-03 10:36:00  

被弘忍誉为“深有道行”的道安禅师,因为比老师还大十七岁,所以上上下下都尊称他为“老安”。老安,其貌端雅,绀发青目,自幼出家,修学法门。开皇十七年(597年),因属“私度”被勘,便逃亡山谷,行头陀之法。大业年间(605-610年),隋炀帝追集百万丁夫开凿通济渠(洛阳至扬州),死亡十之四五,饿殍相望。老安把乞讨来的食物,救济病乏之人。炀帝下诏召老安入东都,他却潜入太和山(江西省泰和县)中,不久,又去了南岳衡岳寺。贞观年中,老安到蕲州双峰山,礼弘忍为师,后又跟从师父到东山寺修禅。老安在蕲州大约十五年以上,直到麟德元年(664年)才北上长安,游终南山。这年秋天,一场早霜伤害庄稼,只有老安所住的石壁周围四十里内没遭霜灾。唐高宗听说了,要召见他,老安不奉诏。永淳二年(683年),他到河南滑县草亭居止。不久,老安到了嵩山会善寺。这会善寺在少林寺东边约十公里的地方,原足北魏一座离官,后改为佛寺。北齐时代,规模宏大,出了名僧道太、僧丙、智满等人。唐代,元同及一行在此创设了“琉璃戒坛”,为当时三大戒坛(另两大戒坛为长安灵感坛、太原甘露坛)之一。传说老安曾为嵩山神授菩萨戒(699年)。久视元年(700年)四月,武则天巡幸嵩山“三阳宫”(在登封县告成镇),曾接见老安,见他鹤发童颜,便问他“甲子几何”。老安说:“不记也。”武则天追问:“为什么不记得了?”老安回答“人的生死之身,如同循环。环无妨无尽,怎么记得住呢?而我们的心,在无限的流转中,生生灭灭,记年月又有什么用呢?”武则天似有所悟,乃叩头谢师并赐以紫袈裟及绢帛等物。唐中宗神龙_二年(706年),召老安及其弟子净藏人禁中供养。三年(707年),老安辞别宫阙,回到了少林寺。景龙三年(709年)三月八日,老安去世。老安临终之前说:“我死后,把尸体放到林间,待野火自焚之!”弟子们遵嘱,火焚起塔于会善寺。现在,会善寺的老安塔早无踪影。只有一座单层八角砖塔独存。这是老安弟子净藏禅师(675-746)之塔,因造型独特,被梁思成称为“唐代仅此一例而已”,颇受古建筑专家重视。净藏,俗姓戚,济阴(山东省定陶县)人。十九岁(693年)出家,六年后来到会善寺,向老安求祛习禅,十有余年。老安化后(709年),净藏就去了韶郡,求法于惠能;叉至荆南,寻睹大师,亲承五载,获惠能印可,后北归会善寺(约714年),住西塔院(即老安塔院)。他在此造写藏经五千余卷。净藏卒于天宝五载十月廿六日,寿数七十有二,做了三十八年和尚。因为师从惠能,净藏便回避了谁是禅宗六祖的问题,而自称“七祖”。《净藏禅师塔铭》上说:“师乃如如生象,空空烈迹。可粲信忍,宗旨密传;七祖流通,起自中岳。师亦心苞万有,慧照五明;为法侣津梁,作禅门龟镜。于是化流河洛,屡展岁辰;不惮劬劳,成崇圣教。”老安的各位大弟子,多受神秘直觉的契印法。或“逍遥弗羁”,如破灶最;或“放旷郊鄽”,如“腾腾和尚”仁俭;或“专事念佛”,如陈楚章;或兼攻南北二宗,如净藏、怀让,各自发展,不拘一格。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