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登封 少林功夫 少林传说 正文
南泉斩猫,赵州戴履
来源:登封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4-08-25 16:11:00  

南泉普愿禅师(748年~834年)是唐代著名的得道禅师,河南新郑人,俗姓王,他是马祖道一的入室弟子,常以王老师自称。赵州和尚既是赵州从谂,也是南泉普愿禅师的法嗣。南泉普愿禅师座下分东西两堂,两堂的僧人争要一只猫,正好让他看见,于是,南泉和尚把刀架在猫的脖子上说:“众生得道,它即得救。不得道,即把它斩掉。”无人回答,于是南泉和尚一刀下去,把猫斩了。赵州和尚从外面回来后,普愿把经过说给他听,赵州和尚听了,脱下鞋子放在头上就走了出去。普愿说:“刚才若你在场,就救了猫儿。”道理很简单,赵州和尚把鞋放在头顶,意为“本末倒置”,说的是为猫争吵不休的和尚本末倒置了。南泉普愿禅师要说的是:修身说禅,得道成佛是僧人为之追求的重大目标;若为一只猫儿的归属起纷争,岂不是“道不得”?这些弟子们,没人去关注自身追求,求小利而失大志,所以禅师提刀斩猫儿为两段。两堂争猫本属迷执,见猫又欲得猫。南泉斩猫为当机妙用,启迪学人;赵州以草鞋作猫儿,意在警醒学人,一切唯心造,猫儿本幻相,众生之心惑乱,无中生有,执幻为实,带来无尽烦恼。这个公案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人们评论的热门话题,被称作“难关”。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宋代雪窦重显(980年~1052年)认为此举是一项果断措施,他说:“两堂俱是杜禅和,拨动烟尘莫奈何。幸得南泉举得令,一刀两断任偏颇。”南泉采取一刀两断的果断措施是必要的。东西两堂的僧人为猫儿的事发生了争吵,尽是一些修行不到位的僧人。东堂说是东堂的猫,西堂说是西堂的猫,争得喉咙起火,禅堂起尘,相持不下。幸亏南泉依照佛法之令,挥起一刀,斩断了争执的对象。也许有人要说南泉犯了杀生戒,是中是正,是偏是颇,且由他说去好了。禅者的态度是“狂叫暴呼任他评,桃红李白色自然”。编者语——这两则公案,关系因果、关系着相,南泉普愿禅师斩的猫是相,赵州从谂的鞋子也是相。南泉普愿禅师所斩的猫,在别人看来是生命,是众生之一,可在众僧争执不休的当时就是烦恼。赵州从谂将鞋子戴在头上,则是打破了常规和概念,以截断学人的妄想分别。所以,万事万物不要只看表相而忽略其内涵,不要只看到具体的行为而忽略了行为背后的意义。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