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曹魏 两晋嵩山道教
来源:登封市政府办  时间:2013-05-21 10:11:00  

东汉、曹魏、两晋时期,嵩山道教有两支,即张陵创立的天师道和张角创立的太平道。传说二张都是辅佐汉高祖刘邦开创汉业、立有汗马功劳张良的后世子孙,而后来又都是魏公曹操围剿的对象。张陵的天师道,源于嵩山,创于巴蜀,后又在嵩山得到传播和发展。关于张陵创立天师道有三种说法。一说张陵“弃家学道,负经而行,入嵩山石室,隐斋九年,周流五岳,精思积感,真降道成。”又说,张陵“隐鹤鸣山,炼虎大丹。遇神告曰:嵩山石室,藏三皇羽文,九鼎太清丹经,得而修之,乃升天也。于是,赴而得之,能飞行,遥听,分形散形。”还说:张陵“曾入太学,博通五经。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遂学长生之道。后入鹤鸣山,自称太上老君授以道法,命为天师,造道书24篇。”创立天师道,即五斗米道。张陵羽化后,其子张衡行其道,衡子鲁继之。张鲁于东汉初平二年(191年),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历时24年。建安二十年(215年),曹魏进攻汉中时降。张角,初信黄老。汉灵帝熹平年间,创立太平道,徒众达数十万人。中平元年(184年)发动黄巾起义,遭到东汉朝廷和魏公曹操镇压围剿而失败。颍川是黄巾起义的发源地之一,嵩山道教徒涉嫌遭受镇压。据《搜神记·刘根》和《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刘根,颍川人。汉成帝时,入嵩山修道,遇异人,授以密诀,遂得仙。诸多好事者,自远而至,就根学道,颍川太守史祈,受魏公曹操意旨,以刘根妖,乃执诣郡,数试之曰:汝有何术而诬惑百姓,如有神,可显验一事,能则生,否则死。……根默不应,忽然离去,不知所至。又据《搜神记·左慈》和《神仙传》称:嵩山道士左慈,字元放。少入嵩山修道,有神通,精通五经,占星,六甲(一种咒语),使役神鬼之法。魏公曹操闻召至许昌,闭于室中,命人守视,断谷数日,出之面色如故。曹公自谓,生民无不食稻,慈乃如是,必左道也,欲杀之,慈已知。数试之,慈皆应,曹公更欲杀慈。慈逃阳城山头,入羊群。而追者不分,令牧者数本羊,果多一只,乃知左慈已化为羊。得脱后逃往东吴,在天柱山省悟道妙。其道传葛玄(孝先),玄传郑隐(思远),隐传葛洪。西晋时,著名道士鲍靓,官至南海太守。晋惠帝永康中修道嵩山石室,忽有天文大字出于石壁,乃告而受之。此文为《太上洞神经》。嵩山道教,在十六国时趋向兴盛。《晋书·艺术传》:前秦道士王嘉,在肥水之战后来嵩山修道。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