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洞宗始传嵩山
来源:登封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3-06-05 15:13:00  

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李炎根据当时的国情,发动了毁佛灭法运动。嵩山佛教,包括神秀、普寂北宗法系和慧能、净藏南宗法系,都遭到毁灭性打击。又经过五代十国,长达50多年的社会大动乱,嵩山佛教更是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然而,恰在这个时候,慧能禅法在我国南方大大发展了,而且逐渐开始北传。慧能法裔,南岳一系,分出沩仰、临济二宗。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云门、法眼、曹洞三宗。合称南禅五家。宋末金初,临济、曹洞、云门先后入传嵩山,取代了原来嵩山佛教势力。此后,中国内地佛教便有“临(济)天下,曹(洞)一角”之势。然而嵩山佛寺的大多数则为曹洞宗所占据。曹洞宗的开创者良价和本寂,是禅宗六祖慧能门下第六代、第七代传人。唐朝末年,良价和本寂,先后在江西省高安县洞山和吉水县曹山,举扬一家宗风,故名曹洞正宗。洞山良价在传授禅法中,根据众生善根之强弱,借用《周易》之卦爻,创设“五位君臣”法旨。曹山本寂在忠于良价法席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对五位君臣禅法阐述的更加具体,说:“人观万象,如面临宝镜,镜内影子是镜外形貌的显现,即所谓渠(影)是汝(形)。”就是说,由事相上能显现出理体境界。曹洞禅法下传道莹,警玄后法脉不明。后由舒州投子山义青禅师“续其断弦”。再有投子山义青禅师的嫡传弟子大洪山报恩禅师,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首次把曹洞宗入传嵩山。大洪报恩禅师(1058—1111年),河南浚县人,俗姓刘。家“世皆硕儒”,“幼举方略,擢为上第。”后做官到湖北随州。因“厌恶世俗,请求出家,得准可后礼义青禅师为师,不久即悟心要。义青禅师看他才思敏捷,便当面指教说:“汝是佛门后世英子,除参学大德,更应自获法门。”后来报恩禅师“遍参名宿,皆蒙印可。”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受丞相韩公缜之请,开法于西京少林寺。”报恩禅师一到少林寺,便“改律为禅,上堂说法。”少林寺僧问:“三玄三要即不问,五位君臣事如何?”报恩禅师详尽的作了讲解。同时,报恩禅师还同无尽居士、丞相张商英,以书信来往,研讨儒、释、道三教大要。用他以佛为主的观点,把儒、道、释三教的关系,概括为“三教一心,同途异辙。”报恩禅师融合儒、道、释三教知识,借助北宋权贵们的支持,在嵩山传法数年,影响很大。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