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行秀和嵩山佛教
来源:登封市政府办  时间:2013-03-06 14:10:00  

宋朝末年,曹洞宗传入嵩山不久,因为改朝换代,政局动乱,加之嵩山曹洞宗本身没有杰出宗师,数传之后法脉不明。到金末元初,我国北方曹洞禅法大宗师万松行秀和他的法、俗弟子们以嵩山为基地,为大元帝国的建立与巩固起了特殊作用,在元朝帝室的大力支持下,才使得曹洞禅法在嵩山弘扬光大。万松行秀大禅师,金大定六年(1166年)生。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到邢州净土寺落发出家,法名行秀。后来遍参诸处,在太原大明寺参雪岩满禅师,受具足戒,遂得印可,付以法偈。继而到金中都(今北京)住持万寿寺。金章宗敬仰他的道行,请他进宫说法,并命其住持仰山栖隐寺,后来又移住报恩寺和洪济寺。金正大七年(1230年)再次住持万寿寺。道化很盛。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圆寂,世寿81岁。他的禅学思想是融禅宗五家为一,“得曹洞之血脉,具云门之善巧,备临济之机锋。”“会沩仰、法眼之坑炉。”兼融儒学、道家思想,而且用这样的新型曹洞禅法来治(育)人之心,使人“忘生死,外身世,因缘时会以治国家”。同时,又要求弟子们处处以儒家道德规范自己,“视师以孝,爱人以德,尊帝以礼。”使曹洞禅法更加世俗化。万松行秀一生度弟子数以千计,得其法要者128人。俗(皈依)弟子中,著名的有屏山居士李纯甫(金末进士,终生不得志,晚年皈依万松行秀),湛然居士耶律楚材(金朝左右员外郎,金亡后皈依万松行秀。不久,受成吉思汗之召,护驾西征。元太宗时官至中书令。)闲闲公赵秉文等。法弟子中,著名的有:东林志隆,林泉丛伦,千松得明,乳峰德仁,静照复安和雪庭福裕。万松行秀曾通过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向元太祖成吉思汗建议:“欲治其国,先正其心。未有心正而天下不治者。”而“治心唯有佛。”即“以佛治心,以儒治国。”这条治国之策为元初诸帝所采纳。后来,元朝诸帝在进行灭金绝宋战争的同时,又采取了许多文治措施,派万松行秀门人到地处中原的嵩山弘扬佛法,就是许多文治措施中的一个。金兴定四年(1220年),万松行秀的法嗣东林志隆,第一个到嵩山住持少林寺,而且又有屏山居士李纯甫、闲闲公赵秉文等隐居嵩山,就具有弘法、立国双重使命,只是对后者不予公开承认罢了。元初,还有万松行秀的三位法嗣,即乳峰德仁、静照复安、雪庭福裕相继到嵩山住少林寺和法王寺,同样有其特殊历史使命。这就是曹洞宗在嵩山弘扬700多年的时代背景。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