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门之首”释法如归嵩山传法
来源:登封市政府办  时间:2013-03-06 14:05:00  

中国佛教禅宗,从初祖菩提达摩到三祖僧灿,都是实行头陀行化,一身袈裟,一件钵盂,随缘随住。到了四祖道信时,开始聚徒定居。于是禅法之下又出现了定慧二门。“定”是指禅定,要求参禅者在主观上要心定于一境,专心禅法。“慧”是指智慧,是说参禅者在客观上要有智慧。定慧如同禅之两手,左为定,右为慧。禅宗五祖弘忍是定慧双修,以定(焚语“三昧”)为主。弘忍的嫡传法嗣“定门之首”、禅宗六祖之一法如禅师,继道安国师之后,回到祖庭嵩山少林寺,传“三昧(定)”禅法。释法如禅师,俗姓王氏,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出生在山西省路城县。唐永昌元年(689年)圆寂在嵩山少林寺,年仅52岁。他继承弘忍法席为“定门为首”。唐显庆元年(656年),年仅19岁的法如就志求大法,在湖北省澧阳县,礼“游无定所”的慧明大师出家,后又经慧明大师介绍,于唐显庆六年(661年),到湖北黄梅双峰山东山寺弘忍门下,参学“三昧”禅法。弘忍一见到法如,便视其为上足,“默辨先机,即授其道,开佛密意,顿入一乘。”法如参学认真努力,很快就“数缘非缘,二种都尽,到清凉池,入空寂舍,不动真际而知万象者也。”他在弘忍门下“始终奉侍,经十六载”。唐咸亨五年(674)弘忍灭度,唐永淳二年(683年),法如禅师回到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唐垂拱二年(686年)“四海标领僧众,集少林精舍,请开禅法,再振玄纲。”法如禅师所传禅法的详细内容,不见传世,只能从《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碑中略见一斑。碑曰:“……今唯以一法能令圣凡,同入波定,勇猛当应谛受,如人出火,不容中断。众皆屈伸壁顷,便得本心。师以一印之法,密印于众意。世界不现,则是法界。此法如空中月影,出现应度者心。子勤行之,道在其中矣!”这就是说,参禅者只要用主观去密印,便会在客观上得到“本心”,就一定能进入“法界”。法如禅师在嵩山少林寺传法六年,时间虽短,影响很大,波及全国,长安福先寺主义福大师,亦是在得知“嵩岳法如大师,演不思义要用,特生信重,夕惕不遑。”千里迢迢来嵩山投师法如。“既至,闻如公迁谢,帐然悲愤,追践行径久之。”后来才又投神秀门下。法如禅师圆寂后,在他门下受业的沙门在少林寺东为他造塔、树碑,简略记述了法如禅师一生行状。其中有中国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以后的传承世系:“……南天竺三藏法师菩提达摩,绍隆此宗。武步东邻之国,传曰神化幽迹。入魏传可、可传粲、粲传信、信传忍、忍传如。当传之不可言者,非曰其人,孰能传哉!”这个传法世系,出现在祖庭少林寺,当时禅法权威们,有许多都还健在,嵩山道安,当阳神秀,宝林慧能都是知道的。这说明法如的禅宗六祖地位是肯定的。唐开元十六年(728年)《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碑文是唐王朝钦定刻制的,碑载:“皇唐贞观之后,……复有大师讳法如为定门之首,传灯妙理,弟子惠超、妙思、奇拨、元契、玄宗,文翰焕然,宗涂另晓。”这时候,神秀的弟子普寂、义福;慧能的弟子净藏、神会等都对法如禅宗六祖地位未提出不同意见。法如禅师既是弘忍的嫡传法嗣,禅宗六祖,后来其事迹为什么隐而不显,禅宗六祖地位为什么由别人取而代之,根据历史实际分析,主要是法如对选择法嗣要求严格,生前没有选定嫡传法嗣,后继无人。时隔数10年后,神秀和慧能的弟子们,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利用封建门阀观念,在唐王朝和权贵们的支持下,才出现“忍传大通”和“忍传大鉴”的传法世系,并有禅宗六祖“南能北秀”之说。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