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正文
颍水源头“贴心人”
——记全国人大代表、登封市石道乡西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兰英
来源:郑州晚报  时间:2023-03-02 08:56:47  

“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我感受到一种信任和荣耀,也感受到一种责任。”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登封市石道乡西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兰英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农村需要人才,特别是有技术、高素质的人才,希望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加快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励其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临近赴京启程,曹兰英还有几件事放心不下。

“今年医保缴纳日期快截止了,你家还没有缴呀!”一大早,曹兰英就开始给赵瑞晓及村里其他几户还没有缴纳医保的村民打电话。

“现在正是春耕时节,这葡萄园该深耕施肥了!”在村北边孙庆祥家的葡萄园里,曹兰英帮老孙清理完修剪下来的枝条,就替换他开着旋耕犁翻耕田地。

在闪红霞家的养牛场内,曹兰英看着已经漏雨的牛棚,心里有所不安。冬春黄牛最怕被雨淋,牛棚需要维修加固一下。“村里已经给乡政府打报告了,看能否争取点补贴资金,尽快帮他维修一下。”

今年63岁的曹兰英,27岁就当上西窑村五组的组长。2008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15年。“她是个热心肠,也有颗公平心,谁家有大小事都愿意找她。”村民郭立这样评价曹兰英,村里人更是把曹兰英当做自己的“贴心人”。

“只要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办,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曹兰英自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时刻心里装着群众,处处想着群众,十几年如一日为乡亲们的经济发展和大局稳定默默地奉献着。

初春的西窑村,颍水长流、鹅鸭嬉戏,草木吐绿、麦苗青翠……村民们或在田间劳作,或在养牛放羊,处处生机勃勃地为农业生产丰收忙碌着。

一座石桥映初心

西窑村是千里颍河发源地,在其发源头珍珠泉旁边,曹兰英正与几个在河中洗衣服的村民嬉笑着打招呼,不经意望见不远处的一座石拱桥,让她禁不住回忆起30多年前修建这座石桥时的艰辛和困苦。

“那时进村根本没有桥,河上就横放了两根电线杆,村民赶集或下地就踩在电线杆上晃晃悠悠地出入,村民不小心掉到河里的事情经常发生。”曹兰英有些酸楚。

“再难也要架一座桥。”让曹兰英下定决心为村里修路架桥的念头,源于村里一户人家结婚时,被女方嘲笑西窑村是不是就没人居住,连进村的路都没有。“那天女方送亲开的是拖拉机,路很窄,过河没桥,拖拉机根本就进不来,嫁妆是村民帮忙拿着走了很远的路才进的家。”看到当时情景,时任西窑村五组组长的曹兰英心里特别难受。“那时,我觉得一定要修建一座桥,一座方便群众出行的‘连心桥’。”

“那时候没有机械设备,全部靠人工、手工。”曹兰英说,她几乎每天都待在工地上,爱人为看护工地晚上还住在工地。“有一天,工地上正在给石桥加缝时缺了一些砖,她就让我回家把俺家的两个羊圈扒了,把砖送到了工地。”曹兰英的丈夫当时曾生了好长时间的气。“修路架桥村民们都很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没有任何怨言。”曹兰英介绍。只有站在桥上,才能体会到西窑人架桥修路时的艰辛付出。

“这座桥只有10余米,可修了快一年时间。动工那天我穿的是裙子,完工通行时我都穿上了棉袄。”曹兰英有些激动。“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座石拱桥凝聚了曹兰英的心血和汗水,也让群众看到了她一心为民的初心。2004年,曹兰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如今30多年过去了,这座石拱桥仍是西窑村民出入的主要道路。

井台边的党员会

群众心里有杆秤。2008年,乐于助民、心系群众的曹兰英被当选为西窑村党支部书记。

“老村委会是窑洞,透风漏雨,几乎要坍塌,不能进人。曹支书上任的第一个党员大会就是在这个井台旁边开的。”老党员张尽现指着西窑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的一口水井说。“阵地都没有,支部咋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于是曹兰英就召集村里的党员,在井台旁边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专门讨论村委会改建一事,经大家商议讨论,决定把已停产的腐竹厂改建为村委会。

腐竹厂停产多年,院子里杂草丛生,房屋内脏乱不堪,曹兰英就带着全村党员和村组干部整修院子。为了赶时间,曹兰英自带锅碗、面条、馒头,中午就和大家在院里用石头支个灶台做饭吃。“党员就得带头奉献,支部书记更应该冲在前面。”后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西窑村不断提升改造村委会,昔日破旧不堪的厂房变成了西窑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主阵地。

走进西窑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内干净整洁,绿植繁茂且显层次,犹如一个花园。便民服务大厅内,窗明几净,村民在喝茶休闲的氛围中就办了自己的事情。“进了这个大厅,几乎能解决村民要办的所有事项。如果有的群众不方便前来,村‘两委’干部还会上门服务,尽最大可能不让群众多跑路。”曹兰英说,村“两委”干部还实行了分片包组机制,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近年来,西窑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登封市先进党支部。

产业托起致富梦

“今天真是双喜临门呀!”2月28日,郭立刚接完出生的小羊羔,就见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上门给自己送来了贷款。“‘富牛贷’真是中,不到三天10万元贷款就到了账户,我要用这笔资金再买几十只羊,力争今年存栏突破200只。”67岁的郭立拿着到账的银行卡,对扩大养殖规模充满了信心。

石道乡西窑村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曾是省级贫困村,村民大都以种地和养牛为生。

“农村养牛不用啥成本,年轻人都上班去了,老人在家能养牛,妇女在家也能养牛,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致富,比打工强多了。”提起村里人养牛,曹兰英谈起了自己的看法。

养殖是西窑村的主要产业。为发展这个产业,曹兰英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通过与农商银行沟通协调,推出了“富牛贷”这一普惠贷款产品,支持群众养牛养羊。

“前几年我家里生活困难,曹支书到家里跟我说,有个‘富牛贷’扶贫项目,我通过这个贷款买了几头牛。现在都发展到五六十头,每头牛赚个三五千块钱不成问题。”提起“富牛贷”,村民史老康感激地说。“富牛贷”的助力,让史老康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西窑村史老康等第一批尝到“富牛贷”甜头的村民,带动了西窑村广大群众的养牛热情,许多村民都跟着申请了“富牛贷”,通过养牛开始脱贫致富。近年来,石道乡西窑村十几家贫困户借力金融扶贫实现了脱贫致富。

随着养牛养羊户的增多,西窑村还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从各个方面对养殖户进行扶持和帮助。“现在西窑村养牛的有23户,养羊的8户,养殖业已成了西窑村的主要产业。”曹兰英介绍,西窑村已于2018年整体脱了贫,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引导村民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力争把西窑村打造成登封最大的养殖基地。

群众得有精气神儿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每到周末,党群服务中心的广场上就会有村民来这里跳舞演唱。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曹兰英感受颇深。

“西窑村比较特殊,是回汉群众交错居住的村庄。过去邻里之间经常因为小事闹矛盾。”曹兰英说。

如何促进邻里和睦相处,民族团结进步?“必须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群众的精气神儿,营造民族共居共帮共学共乐的和谐氛围。”为此,曹兰英着实下了一番功夫。“退休职工协会有威望、老年协会管日常,妇女协会理家常。自从我们有了这3个协会,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邻里之家融洽了、村里环境提升了、民族之间团结了……”曹兰英兴奋地说。

西窑村党群服务中心南侧的一个餐厅,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为村里60岁以上的单身和留守老人设置的餐厅。”曹兰英介绍,村里年轻人外出的多,家里留守的老人多,特别是单身老人。“一个人没心劲做饭,有的甚至一天只做一顿饭。”曹兰英担忧这些独居老人的生活。经过村支部会议研究商议,“老年幸福食堂”开始运行,每天中午为单身和留守老人免费提供午餐。“村里的女人谁有时间谁来做饭,都是尽义务的,食材大都是村民、社会企业和慈善机构捐赠的,虽然不能每天让老人们吃上大鱼大肉,起码能够让他们吃上一碗热乎饭。”曹兰英欣慰地说。

1万米的水泥路,百十盏的路灯,自来水的架通,千头的黄牛……如今的西窑村是路平了、灯亮了、村兴了、民富了。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很少,特别是懂技术、爱农业、爱农民的‘新农人’更少。”曹兰英建议,要积极实施“归雁创业”“技能提升”行动,对农村党员干部、致富能手、技能人才等进行精准化教育培训,对在农村基层做出突出贡献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在贷款融资、职称提升、发放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真金白银”吸引人才回归。

“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后我要当好这个‘火车头’,带领大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疾跑,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曹兰英很有信心。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