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甜丹江水,汩汩入登来。2019年12月31日上午,在登封市宣化镇高位水池与登封第二水厂,登封市主要领导与河南省水利投资集团领导一起,见证了南水北调引登供水工程通水入城(登封市区)的激动人心一刻。
从提出把南水北调水引入登封到梦想成真,3年多的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砥砺奋进,一泓清流穿隧道、过河滩、翻山岭、走树林,奔流60余公里,渠成,水到,注入宣化镇高位水池,流入卢店水厂,融入嵩岳大地,也润泽着每一个登封人的心田。
这一天,抚慰着多少登封人的盼水岁月;
这一天,激扬着多少建设者引水的梦想与荣光;
这一天,捧起了73万群众对美好未来的自信与憧憬……
缺水之困困扰山城
山城登封,群峰环抱,山川壮丽,城在山中,景在城中,尤其36亿年前的地壳运动,造化了世界地质公园嵩山五代同堂的雄伟山峦。
然而,独特的山城风貌,也形成了登封由来已久的缺水之困。登封平均年降雨量只有600余毫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70立方米,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1/3、全国的1/12,远低于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而且登封地势较高,地表水难以贮存,留下的只有干裂的土地和干涸的河流。
2009年以来,登封的少林水库、纸坊水库、券门水库等水源地相继枯竭,全市55座中小型水库大部分干涸,市区不得不限时、限量供水,直接危及群众生产生活,中央电视台连续多年聚焦报道登封的缺水及干旱问题。
面对群众的“水”之渴盼,2014年,登封市委、市政府实施白沙水库抗旱应急饮水工程,但不到两年,白沙水库水位线急剧下降,登封的居民用水再度告急。
登封的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和外来游客激增,用水需求明显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管是工业项目还是文旅项目,落地登封都受缺水困扰,缺水早已成为影响登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
深谋远虑引水丹江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如何最终突破缺水困局、发展“瓶颈”,一直是摆在登封市委、市政府的案头之重。可持续的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开源节流……缺水之困一直破解无力。
缺水问题既然无法靠对内挖潜解决,登封市委、市政府果断把眼光投向了南水北调的万里碧波。大胆提出,不但要解决登封的缺水问题,风物长宜放眼量,也要让登封人都能喝上干净、卫生、健康的优质水。
2016年初,登封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克服一切困难,引进外来水,实施“双水源”战略工程——南水北调供水工程和郑州西水东引登封支线工程,重点推进南水北调登封工程,让73万登封百姓尽早喝上干净甘甜的丹江水,同年即形成了引南水北调水入登的初步方案。
因登封市当初没被列入南水北调供水计划,要想引南水北调的水,需满足水资源论证、水指标、建设资金、引水方案等多个条件才能实施引水工程。于是,登封多次邀请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对从南水北调引水进行可行性的规划设计,在省水利厅、郑州市水利局的支持下,2016年12月29日,登封市与南阳市签订了南水北调2000万立方米用水指标交易协议。协议签订后,登封市政府采取PPP运作模式,化解工程资金难题,全力推进工程的审批及施工。
由于是跨地区施工,为选出一条距离最近、规划最科学的南水北调引水路线,登封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和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设计人员反复实地踏勘,经过数十次线路调整,科学比选,各方论证,2017年底,南水北调登封供水工程线路最终确定:从南水北调工程总干渠16号口门引水,途经禹州市夏都办、火龙镇、顺店镇、花石镇、苌庄镇,引入登封后进入宣化镇高位水池,再途经宣化镇、告成镇、大冶镇、卢店镇等乡镇进入卢店水厂,流向登封市区3个水厂及纸坊水库和少林水库。
2017年1月5日、7月13日、12月22日,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先后三次在郑州、登封、禹州召开协调会,充分肯定了建设南水北调登封供水工程的必要性,以及登封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16号分水口门引水方案的可行性。
说了算,定了干。2018年2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南水北调登封供水工程指挥部。3月26日,禹州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了南水北调登封供水工程引水线路方案,登封与禹州共同成立了南水北调登封供水工程禹登建设指挥部。登封市前后从人大办、政府办、水利局、发改委等单位抽调了两批40多名同志组成工作组,进驻禹州开展工作,3月28日,总投资7.18亿元的南水北调禹州登封供水工程正式开工,并迅速掀起建设高潮。
“这样大的民生工程,老百姓们期盼,市委、市政府关心,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再苦再累,只要能把工程建好,让登封人早点喝上丹江水就值了。”自开工以来,被抽调的原登封市政府工作人员吴才宾就在南水北调登封供水工程指挥部住了下来,提起工程建设情况,他感慨万千。
作为登封的头号民生工程,南水北调登封供水工程建设时刻牵动着市四个班子领导的心。登封市委书记王鸿勋多次到禹州及施工现场调研协调解决工程遇到的难题;登封市市长杨金军数次到现场督导检查……
忘我奉献风雨兼程
有多少希冀,就有多少奋斗和汗水。由于跨区域工作,征迁及施工难度大,抽调到指挥部的同志们常驻禹州,不分寒暑、不分昼夜,只为工程顺利推进。
为了赶工程进度,中州水务控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韩永峰天天泡在工地巡回检查,在他心中,工地才是他的家。老母亲胰腺肿瘤住院手术一个月,他只在医院待了两天,向母亲讲述了登封缺水的现状后,就把照顾母亲的事托付给了姐姐,重新投入到工程建设中。长期作息不规律,高血压、肠胃炎药不离身,而韩永峰却说:“这都是小病,只要让登封人民早日喝上丹江水,我的这些牺牲值了。”登封市南水北调办主任李鸿君在和禹州市协调相关手续办理,接到家人电话母亲病重,李鸿君告诉家人忙完马上回家。20分钟后,家人再次打来电话说母亲已经去世。听到消息,李鸿君强忍着悲痛,直到忙完手头上的事情才回家,错失了与亲人最后一别。
工程建设者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感召着他们的家人。禹中供水有限公司设计室主任段盈盈,负责卢店水厂至市区管道铺设的技术对接和工程协调等工作,脚被尖锐的利器扎伤血流不止,第二天又出现在工地上。2019年“十一”假期,没时间陪女儿外出游玩的段盈盈把女儿带到了工地。后来女儿在假期作文中写道:这个假期,我跟着爸爸来到南水北调施工工地,看到爸爸和工人叔叔们在工地上那么辛苦,想到以后喝上更甘甜的自来水,我是多么的幸福呀!
工程建设者忘我奉献的精神也感召着社会各界。市人大代表冯少军跟随市人大视察工程现场时发现,施工现场离指挥部和居住区较远,工作人员来回不方便,一次性为指挥部捐赠了23辆电动车。
克难攻坚玉汝于成
南水北调登封供水工程的起点为16号分水口门神垕提水泵站前池,经夏都办华庄提水泵站汇流管后穿越南水北调总干渠,然后通过接力式的输水管线,跨越705条河道、翻越1300余条道路后,一路崎岖坎坷流至宣化镇高位水池,再纳入登封卢店水厂。河南水投登封中州水务副总经理王明辉感叹:“这种跨地域的施工不仅规划设计上复杂,施工难度也大,几乎所有的施工难题都在此次施工中遇上了。”
省水利第一工程局史鹏鹏是16号口门处泵站建设的负责人,他说,施工中最难的要数穿越廊道和省道237的管道铺设。“以往在别的地方实施管道穿越道路只有几十米,但是这次施工有140米,而且省道237上面车流量大,道路两侧还有民宅,极易引发安全问题。”为此,史鹏鹏和施工人员经过多方论证和技术讨论,通过下沉10米,从两侧对头铺设顶管,在不影响通车的情况下,仅10余天就顺利完成了管道穿越237线。
穿越南水北调总干渠铺设管道也是施工中难啃的“骨头”,因牵涉禹州市神垕提水泵站供水,一旦施工,禹州市区需要停水24小时,神垕需停水48小时,施工队却要完成1.8公里管道下挖和铺设工作。为此,省水利第一工程局的施工人员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提前8个小时完成了管道铺设。
在登封市区天中路与少林大道交叉口,施工工人们正在一点一点地挖沟。“这下面管线太多,有燃气、电力、通信,大型机械根本不敢动,只能靠人工挖。”负责此段技术问题的马会涛告诉记者。150米的道路开挖,使用机械仅用两天,但人工7天才完成。
困难层出不穷,初心砥砺前行。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攻破,一个个艰难险阻被克服……
2019年6月29日上午10点,承载着群众热切期盼的南水北调禹州登封供水工程出水口(宣化镇高位水池)开启通水阀门,来自400公里之外的丹江水顺利入登。2019年12月31日,又是一个注定载入登封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丹江水通水入城,登封市区居民终于吃上了南水北调水。
南水北调登封供水工程是省内第一个跨地市引水工程,登封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外来水源。这一天,从宣化镇高位水池到卢店水厂再到登封市区的管道贯通通水。自此,登封市区的居民终于吃上了南水北调的水。据悉,卢店水厂扩建通水后,可向市区日供水6万立方米。
2019年12月31日中午,家住登封市区守敬路南段的居民顾女士像往常一样开始烧水做饭。“以前水质很差,还有异味,家家户户都得安装净水器或者用桶装水,今天终于吃上了丹江水,这水就是甜,做出来的饭也香。”说着,顾女士接了一碗自来水向记者展示。
在登封,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天,南水北调引水入登工程的决策者与建设者,又以“为民担当、克难攻坚、创新开拓、奉献拼搏”的时代精神,凿山跨水,顺利将一渠清流引入嵩岳大地,完成了登封73万人民的多年夙愿。清流辗转,有登封老百姓的渴望和期盼,有登封市决策者的决心和信心,有工程指挥部施工人员的艰辛和困苦,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期许……无疑也是登封市委、市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实践。
山水美城画图徐展
“水清、岸绿、景美、游畅”,有水就有生机、有水就有活力。南水北调引水入登、通水入城,不仅解决了登封人的吃水用水问题,也是美丽登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破题开篇之作,是登封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登封市水利局局长马宗仁说:“南水北调引水工程还将贯通纸坊水库和少林水库,可确保登封市区未来20年~30年的用水量。”
有了水,登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把水资源承载和水环境容量作为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按照“留住天上水、用好外来水、保护好地下水、利用好中水”的思路,稳步推进“双水源供水保障、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水环境整治、以水定城”四大行动,全力打造山水相依、人水和谐的郑州西部山水美城。
下一步,着眼于实现全域供水保障,将加快推进南水北调登封供水配套工程建设,确保2020年底登封城区及沿线乡镇镇区实现南水北调供水全覆盖;实施“双水源”战略,登封还将投资16亿元,实施郑州市西水东引登封支线工程,预计铺设53公里供水管网入登,计划年引水量6000万立方米。同时实现沿途12个乡镇、17个水厂、6座水库水系互联互通互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16家乡镇自来水厂统一运营,使全市所有城镇居民自来水全覆盖,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重点实施“一主四副”生态水系建设,登封正全面改善全市主要河道水系环境,着力推进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转变。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源头保护,推进沟系、河流及库塘水系生态修复,建设颍河源省级湿地公园、颍河至白沙水库万亩湿地公园等生态湿地等工程,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和自然驳岸应用,登封的水系景观品质也将持续提升。
一渠清水穿城过,南水北调“润”登封。“一泓清可怜,春绕箕山足,鳞鳞映白云,潇潇滋翠竹”的诗情,“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画意,正重现在嵩岳大地;登封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服务设施完善、城乡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高质量发展局面正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