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声声 唤醒嵩山大地曲剧风尚
来源:郑州晚报  时间:2023-03-31 08:42:29  

“今日是我出闺的前一晚上,还缺少上轿的绣鞋一双,急慌忙我只把银灯剔亮啊,独坐在灯光下来绣鸳鸯……”抑扬顿挫的唱腔,轻盈欢快的身段,惟妙惟肖的面部表情,在曲剧诞生地登封市颍阳镇李洼村,上至80岁老翁,下至6岁顽童,一个个将曲剧哼唱得韵味十足。

“俺村有会类”这是登封当地的方言。登封人爱听戏,在登封每年每个村在固定的时间段都有这样的“会”,每当村里有“会”,就意味着村里要邀请唱戏的进村,为村民唱上几天戏。

“金正月,银二月,沥沥拉拉到三月”。每年自正月起,剧团开始进入演出黄金季节。在一座搭起的简陋戏台子上,一群妆容精致的唱戏人在台上唱着戏,配上那走台和动作,一场精彩绝伦的戏曲正在上演,引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为什么登封的村落会有此种景象,正是因为登封是河南第二大戏种曲剧的诞生地。河南曲剧的前身是高跷曲子,曲剧的第一次登台时间虽然有多种说法,最后只认定了有时间、有地点、有剧目且多人登台的李洼村。

1926年农历四月初七,汝州市高跷班关遇龙和李洼村合演高跷戏,但因阴雨多日道路泥泞,长腿高跷无法走行,眼见无法收场,李洼村有人提议去掉高跷,改为站于台上演唱。去掉高跷拐子登上临时搭建的台子上演出了《许状元祭塔》等剧目,结果受到极大欢迎。第一次将流行在豫西的高跷曲子演进为台子曲子,这就是曲剧的第一次登台,李洼村遂成曲剧的诞生地。这一点,《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河南戏曲音乐集成》《洛阳戏剧史话》《登封县志》《临汝文化志》等都有记载。

当年农历六月十三,李洼村在庙门前垒了土台子,上面搭棚,后挂遮堂布,20余个原本唱高跷曲子的于搭建的舞台之上,模仿当地的越调和高调演唱(舞台曲子),更是红极一时,完成了从高跷曲子到舞台曲子的转变,河南曲剧就此在李洼村诞生。

曲剧是咱登封自己的戏,符合咱们的一些习俗,听着简单易懂。庙会戏后,来邀戏的络绎不绝,李洼村就招来了各地名演员和本村演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曲剧团“醒民剧团”,并外出演出。

登封市曲协主席何中奇介绍,高跷曲子艺人在颍阳李洼去掉高跷演出,是河南曲剧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李洼村既是“高跷曲子转到高台曲子”的诞生地,又是“高台曲子转到舞台曲子”的诞生地;登封人王天水等人,是“高台曲子转到舞台曲子”的主要实施者;李洼村的“醒民剧团”是中国的第一个曲剧团,所以综合来看,河南曲剧,唯一的诞生地或发源地只能是登封李洼村。

如今走在李洼村门口,门头上书写“李洼村曲剧发源地”。该村村委会边上还立了一通石碑纪念这件大事。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