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母阙:研究汉代建筑的实物依据
来源:郑州晚报  时间:2021-04-29 10:34:00  

启母阙位于登封市西北2公里的嵩山南麓万岁峰下,建于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启母阙北190米有一处开裂巨石,即“启母石”。据《淮南子》载: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化为巨石,石破北方而生启,故后世流传有“闻鼓饷夫”的故事。汉武帝游嵩山时,为此石建庙,今庙已不存。东汉延光二年,颍川太守朱宠于启母庙前建神道阙,即启母阙,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名开母庙、开母阙。

启母阙结构与太室阙相同。西阙现存高3.17米,东阙现存高3.18米,阙门间距6.8米。西阙阙基为两层长方石板,下层石板较大而薄。阙身用长方石块垂直垒砌在阙基上,共7层,总高2.75米,每层用石2至3块。最上层的石块雕作斗形,上承托阙顶,下呈斜角与阙身垄相连。阙顶残毁过甚,残存部分在阙身上部东侧,雕作四阿顶。顶的上部雕瓦垄、垂脊,四周雕柿蒂纹瓦当和板瓦,下部刻仿木椽子。阙顶正脊已毁。

启母阙阙身上面有小篆体的长篇铭文,记述了夏禹及其父亲鲧治水的故事,赞颂了夏禹治水的功绩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字体遒劲俊逸,是汉代书法中的精品,一直为国内外金石学家所推崇。《金石考》载:阙的下部是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中郎将堂溪典所书《请雨铭》,字体为八分隶书,大部分已经剥落。

启母阙的阙身雕刻马技、骑马出行、杂技、幻术、驯象、郭巨埋儿、夏禹化熊、果下马、狩猎、虎逐鹿、双蛟、月宫图、蹴鞠图等,阙顶雕刻瓦垄、瓦当、板瓦、垂脊等建筑构件。其中雕刻的女子蹴鞠图,与少室阙上蹴鞠图一样,均是足球起源于中国的重要实物证据。

启母阙雕刻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金石雕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阙顶上雕刻的建筑构件的外形对研究汉代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