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佛塔
来源:登封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6-10-21 14:34:00  

一、唐塔一号

法王寺舍利塔位于登封市区北4公里嵩山南麓玉柱峰下法王寺后山坡台地上,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砖塔。该塔据史册记载,建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有学者考证该塔建于唐初。塔坐北面南,方形,边长7×7米,占地49平方米。塔高35.687米,塔身下部略瘦长,无基座。其塔身之上为15层密檐,层层密檐外迭,迭出最宽者约0.9米。各层密檐的高度和宽度由下而上逐层递减,使塔体外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形。塔底层南面辟一塔门,可直入方形塔心室,塔体壁厚2.13米。内部为空心结构,从底层可直视塔顶。该塔全部用长方形、方形青砖、黄泥垒砌而成,砌法多采用不岔分法,塔体外壁敷有一层白灰保护。2001年6月25日,法王寺舍利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唐塔二号

塔在法王寺北,位于三座单檐式唐塔的最西边。塔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高12.26米,塔身边长4.4米。塔的下部为砖砌方形须弥座,座上的塔身高而粗壮,其南边有砖砌券门,已残缺。塔身以上迭涩出檐,突出塔身较多。塔刹下为圆形覆钵刹座,四周镶嵌11块雕花插角石。再上为石雕莲花座和二级石雕圆形相轮,最上为石雕宝珠。该塔塔体硕大,尤其是塔刹,造型优美,雕刻精湛,为唐代古塔珍品。该塔由于塔铭早已缺失,具体建年已不可查,根据其建筑结构看,应建于初唐。此塔年代久远,剥蚀比较严重,2004年国家拨款予以重修。

三、唐塔三号

塔在法王寺北,位于三座单檐式唐塔的最东边。塔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高8米,塔身边长4.25米。塔下部为硕大的方形砖砌须弥座。其上为方形塔身,前有砖砌券门,已严重缺损。塔身以上迭涩出檐,突出塔身较多。塔刹下部为砖砌刹基,剥蚀严重,四周镶嵌8块雕花插角石,其上为石雕莲花座,再上为一级石雕相轮,最上为石雕宝珠。该塔塔体硕大,塔刹雕刻精美,为艺术精品。由于该塔的塔铭早已缺失,具体建年已不可查。根据其塔身较短的特征判断,该塔应建于唐代中晚期。该塔剥蚀严重,2004年国家拨款予以重修。此塔的地宫于2000年进行发掘,出土大量祭器、陶瓷等珍贵文物。

四、唐塔四号

塔在法王寺北,位于三座单檐式唐塔中间。塔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高7米,塔身边长3米。塔下部有砖砌须弥座。座上为方形塔身,前有砖砌券门,门缺失。塔上为迭涩檐,严重剥落缺损。塔刹下部为砖砌刹座,剥蚀严重。其上为石雕俯莲,再上为二级石雕相轮,最上为石雕宝珠。该塔的塔刹石雕精美,造型优雅。由于塔的塔铭已失,故具体建年已不可查。根据其塔身较短的特征判断,该塔应建于唐代中晚期。为了保护这座剥蚀严重的珍贵古塔,2004年国家拨款进行了重修。

五、永泰寺塔

永泰寺塔位于登封市区西北11公里的太室山西麓子晋峰下永泰寺东山坡台地上。该塔系唐代密檐式砖塔,塔高24米,塔身南北向,东西两面宽4.8米,南北两面深4.3米,平面呈正方形,黄泥砌砖而成,塔的外壁敷有一层白灰保护。塔身高耸,南面辟券门,塔门高2.60米、宽1.74米、壁厚1.60米,塔室内部仍为方形,呈空筒状直通塔顶。塔身之上为11层密檐,各檐外轮廓的连线呈明显的抛物线形,柔和优美秀丽。塔的最上部是由仰莲、五重相轮等组成的塔刹,其造型精致,可以说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唐代塔刹中的佼佼者。2001年6月25日,永泰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嵩山会善寺故大德净藏禅师塔

净藏禅师塔位于会善寺西侧,始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仿木结构八角形亭阁式砖塔。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藏禅师塔除刹为石雕外,全部由青砖砌成,由基座、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平面为等边八角形,通高10.345米。基座上部为须弥座,座的上枋由两层平砖迭砌而成,中为束腰,每面雕出横长壶门3个,全塔共24个。束腰以下一层用圆头砖、抹头砖砌成,下用平头砖砌三层,再下为四层台的基座素壁。基座上为塔身,每角砌出倚柱,柱突出墙外三个面,推知柱之平面亦为八角形。柱根不施柱础,柱头作覆盆式。塔身正面为拱券式塔门。塔身北面镶嵌塔铭一方,名曰《嵩山会善寺故大德净藏禅师塔铭并序》,记述净藏禅师生平。塔身东、西两面各作实榻大门,门中央雕一古式大锁和四路门钉,其余四面各砌出破子棂窗。塔顶是由迭涩砖檐砖雕花纹及石雕塔刹组成。塔身上为砖雕斗拱。拱上为塔檐。塔檐之上有两层须弥座和两层雕花装饰,最高处是圆雕石刹,下为束腰须弥座,座上雕刻覆斗承云盘,最上部是火焰宝珠。净藏禅师塔为唐代不可多得的古塔珍品。

以下塔皆为塔额全称,无塔额者为塔铭全称。

七、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塔

法如塔位于少林寺东约900米处的塔沟,建于唐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是少林寺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塔。塔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边长南北7.2米,东西6米,高6.4米。塔身前有石制塔门,门楣刻篆书“释迦佛塔”四字,两侧有精美的线刻“飞天”图案,门已失。该塔的塔刹十分别致,下层为方形,角雕四个挑兽,其上为四级圆形相轮,最上为雕刻精致的顶尖。远远望去,塔刹犹如一个小宝塔。塔下有室,室内有《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碑,碑顶雕神龛,内雕有一佛二菩萨像。法如,为唐代禅宗北宗领袖,与神秀、慧能同被尊为禅宗六祖。1975年文物部门对塔基进行石砌加固,并维修了塔刹。该塔由于门楣有“释迦佛塔”字样,故亦称“释迦佛塔”。

八、二祖庵大周塔

位于少林寺西南钵盂峰二祖庵北50米处,建于武则天大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边长2.13米,塔高5.8米。塔为大周皇帝武则天和皇嗣李旦所造。塔身今已严重风化,尤其是塔顶和塔基已缺损,门已失。塔身前有塔额,已龟裂剥落,仅存一半,铭文除建塔时间尚能辨认外,余字难识。武周因在唐代中间,故此塔俗称为二祖庵唐塔。

九、萧光师塔

萧光师塔位于少林寺西北约1.5公里的山坡上,建于唐天宝九年(750年),为六边形单檐式石塔,每边长0.7米,塔高4.4米,整个塔用块状青石砌成。塔基为青石砌成的六边形石台。塔身前有塔门,门已失,门框四周有线刻花纹。门上有塔额,上有行书“萧光师塔”四字,右下有宋元丰己未(1079年)游人题写的:“法昌、□隐同登至此,元丰己未仲春。”塔内中空,顶部有莲花藻井。塔刹为雕刻精美的六边形挑角石。萧光塔造型独特,少林寺地区这种形态的石塔,仅此一例。萧光,唐少林寺名僧,为梁武帝后嗣。

十、唐少林寺同光禅师塔

同光塔位于少林寺院东墙外40米处,建于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六月,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塔用水磨砖与黄泥砌成,塔身粗大,边长3.3米,高8.9米。塔刹由五层雕有图案的圆形石组成,最上为圆形宝珠。塔身前有石制塔门,已失。门四周有线刻图案。门楣刻舞乐图,下刻凤凰、狮豹;门框两侧各刻一武士和门狮。塔后有正书《唐少林寺同光禅师塔铭并序》铭文,为登封知县寔郭所撰。同光为唐代著名禅师。塔为其弟子、寺主僧惟济,上座昙则、道真、真观、法琳等出资所建。

十一、大唐东都敬爱寺开法临檀(坛)大德法玩禅师塔

法玩禅师塔位于塔林中北部,建于唐贞元七年(791年)十月,是塔林中现存最早的一座古塔。塔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高8米余。整个塔用水磨砖砌成,其迭檐外出塔身达11层。塔的顶部有一雕琢精美的塔刹,自下而上有五层石组成,一层浮雕为圆形飞天,二层为圆形转轮座,三层为圆形莲花座,四层为台形石,顶为球形宝珠。塔身前有石刻塔门,门两侧雕刻有气度威严的持剑护法武士;紧锁的门上雕门钉六排60个;门上雕两人身神鸟。塔身后有行楷书塔铭,载法玩禅师生平。法玩为东都洛阳敬爱寺的高僧,圆寂后归葬少林寺塔林。法玩塔结构严谨,造型优美,尤其是塔刹雕刻精湛,为唐代嵩山地区雕刻艺术的代表。

十二、唐无名塔

在少林寺塔林,位于法玩禅师塔南,为四边形七级密檐式砖塔,高约12.2米,塔身边长2.68米,是塔林中形体最高大的一座古塔,塔檐前部每层间都有一神龛。塔身前有塔额,已风化剥落,具体建筑年代已不可查考。额下有石制塔门,门已失。其塔檐突出较多,第一层檐下用朱红色绘成的转角斗拱和人字斗拱,为唐代风格。塔身用黄泥粉面,整体呈浅黄色。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