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坛
来源:登封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5-06-04 16:06:00  

一、登封坛登封坛位于太室山峻极峰上。建于大周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唐武后则天登坛加封中岳,尊岳神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岳神配偶天灵妃为“天中皇后”。并在坛东南角立有:“大周升中述志碑”。碑制很大,碑文内容叙述武则天自撰的自我歌功颂德的事迹。唐睿宗李旦书。北宋政和年间(1113年左右),河南尹奏请宋徽宗毁除,残碑滚跌于嵩山北涧。

二、封祀坛

封祀坛位于太室山南麓、登封城西1公里的万羊岗(也称望阳岗)上。武后万岁登封元年(696年),武则天在这里举行禅祀少室典礼而建。封祀坛又称“降禅坛”,因少室山小于太室山,故特“降禅”一级。《登封县志》载:武则天登坛祭地禅少室时,作过大赦,赦书挂于坛南的槲树上,以示功德。

时坛为丘体冢状,高约16米,阶三级。坛周围原有低矮的围墙,墙和坛都涂成黄色。坛内藏有玉策,这是武则天给少室地神的祈祷书。坛唐代用后,后代无曾用过,但多次维修。清代前期坛丘用青石券砌成门状,交叉纵横,并砌有台阶,极为坚固。现坛址面貌全非。《大周封祀坛碑记》位于封祀坛址上东南侧。该碑通体高4.49米,宽1.48米,厚0.6米,碑座高1米,长2.8米,宽1.45米,碑身和碑首整石雕成,圆首,碑阴上仰、素面。碑身、碑座均为青石质地。其碑文上下36行,下截稍残。文内有武则天自制19字。碑文内容叙述了武则天封禅典礼庄重肃穆的气氛和唐代的政治历史发展。大周封祀坛及碑记是中华民族古老祭天禅地活动的厚重积淀之一,是武周盛世的形象代表之一。大周封祀坛及碑记集古代哲学、历史、艺术于一体,是古代禅地精品之作,对研究唐代中前期历史和书法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朝觐坛

 朝觐坛位于太室山南嵩阳书院前。建于万岁登封元年(696年)。武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腊月在此朝见群臣。原有朝觐坛碑,记载武则天封中岳后受贺的事迹,凤阁舍人崔融撰文。坛和碑早毁。史载: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毕,改元的同时,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以示“登嵩山封禅”大典“告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