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传统文化核心 大嵩山文化圈呼之欲出
来源:中国嵩山旅游网  时间:2012-02-29 08:48:00  

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作为历史悠久、内涵丰厚的中原文化,其围绕中岳嵩山所形成的文化圈落被海内外专家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近日,以重塑中华文化核心为目的的嵩山文化研究会在郑州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周昆叔教授概述中岳嵩山为中华“众山之首,天下之中,三水之连,五岳之宗”。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周年。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物质建设得到空前的发展,文化建设也大有进展。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在世界上已把文化当作产业发展的今天,重视文化建设就显得更为迫切。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宋豫泰教授指出:国内外都有崇拜山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崇拜山的传统若从汉武帝立五岳算起的话,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对山的崇拜属自然崇拜的一部分,这是人们对山养育人类之功发自内心的敬仰。因此,历来皇帝为了江山社稷而跪拜。今天,为了社会和谐发展,我们也要重视弘扬山岳文化,抛弃迷信糟粕,保留和宣扬科学的内涵,使之服务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促使改革开放更健康的发展。 

 众所周知,中原文化很发达,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考古发现,仅旧石器文化的遗址、遗迹在中原地区就有数百处,如织机洞、鸿沟、君召、北窑等;新石器遗址更加丰富,如裴李岗、唐户、大河村、西山等;自夏至唐宋时期的3000年间,中原地区长期是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据考古证实,中原文化主要分布在嵩山腹地或环嵩山分布,客观上存在中原古文化绕嵩山分布的现象,因此,国内外专家普遍将其命名为嵩山文化圈。嵩山文化源远流长,经近年对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镇的王城岗遗址考古发掘,证实这里是距今4000年前的“禹都阳城”,其文化地位之显赫不言而喻。 

 何以如此? 

 周昆叔认为:此乃地域环境所造成,也就是这里的山、水、土、生、气、位诸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嵩山为中华五岳中的中岳,它是二三十亿年前率先从海成陆的山脉之一,是中国乃至世界地质历史绵延和地质构造活动典型的山,现被入选为世界地质公园。

 源出嵩山的水分别注入我国古代四渎之中的三渎——河(古黄河)、济(大致为今黄河郑州之下的段落)与淮三水,构成了哺育中原文化的水网,这是世界罕见的。 

 嵩山位于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分布在嵩山区域10000年以来的全新世黄土可以分为五层,自下至上分别为杂色黄土(距今约10000—8000年)、褐红色古土壤(距今约8000—3000年)、褐色古土壤(距今约3000—2000年)、新近黄土和耕土(约2000年前至今)。暖湿气候环境下形成的褐红色古土壤孕育了裴李岗时期至夏商时期的农业文化,为中原古文化奠定了基础。 

 中原文明形成时期的嵩山地区生物繁茂,如登封王城岗遗址发现有亚热带乔木植物栲、青冈。嵩山周边还发现有亚热带的动物扬子鳄、麋鹿等。生物群所反映中原文明形成时期的嵩山地区气候类型属亚热带。 

 嵩山处在我国古代九州之中州,地理位置属中纬度地区,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有鉴上述,周昆叔将嵩山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众山之首,天下只中,三水之连,五岳之宗”。嵩山对中原文明形成起到孵化器和发动机的作用。嵩山对中华民族之重要、贡献之巨,是众山难匹的。

 周昆叔认为,嵩山文化是嵩山及受嵩山影响而形成的文化,主要是指嵩山与嵩山周遍文化圈约8000平方公里上形成的古今文化,也就是所谓的嵩山文化圈。特别对于嵩山文化圈的提出,让我们从人与环境的关系上,阐述了中原文明形成的环境机制。以山、水、土、生、气、位环境因素来分析中原古文明的形成,使我们迈入了综合和系统研究中原古文明的新时代,也将促进中华文明起源研究,重塑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宋豫泰认为,嵩山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对河南,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对嵩山文化的研究,就是对嵩山自然与社会文化源流的研究,这是一本认识嵩山,认识中原,认识中国与世界的一本大书,值得广大学者重视和深入研究它。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