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日,是世界听力日,也是第二十二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筛查、康复、沟通”,旨在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对听力保健的重视,采取对应行动去解决大众的听力损失及耳部疾病等问题。
据全国第二次抽样调查数字统计,到2021年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为2054万,占残疾人1/4,为残疾人总数首位。
2021年3月3日,登封市残疾人联合会携手登封市妇幼保健院开展第22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以预防听力残疾和普及听力康复知识为重点,发放宣传页,广泛动员社会加大对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事业的投入,鼓励更多爱心力量参与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活动。
筛查
“筛查”通常是指我们所了解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随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广泛开展,聋儿的检出率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基本可以做到百分百筛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以杜绝十聋九哑的传统现象。对于聋儿来说,第一时间诊断,并及时进行准确合适的听力干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听力损失对其生活、学习,以及就业、社交等影响。对其长大以后顺利进入正常社交,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康复
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的干预是帮助听力损失患者重新听到声音的有效干预措施,而康复则是帮助听力损失患者回归正常社交的重要手段。康复不仅仅是指对听力损失儿童的康复,还包括成人,老人。我们国家目前对听损儿童的康复是比较重视的,但对于成人和老人的康复学校和机构都比较稀缺。有些听力损失较重,且时间较长的听力损失患者,其听觉言语能力都比较弱,一般的适应与康复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其预期的效果,那么这些患者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出现放弃佩戴的情况。而这时,如果有一位专业的听力康复师帮助TA一起去面对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助听设备的使用率及有效率会更高,帮助的人也会更多。
沟通
沟通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口头上的说话沟通,还是手机、电脑上的文字沟通,甚至是手语、书写等沟通。我们提倡良好、有效地沟通,而顺畅沟通的前提是良好的听力。因此一旦发现听力损失,请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以获得良好的听力,从而进行更顺畅地沟通。
听力障碍者是社会弱势群体,在此次疫情中更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及时做好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
今年登封市残疾人联合会将持续实施省、市政府民生实事“0-14岁残疾儿童救助”项目。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项目知晓率,提高经办人能力及服务水平,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得到救助,提高项目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