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个一批
重大项目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
2.两新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3.“亲清在线”平台
由郑州市财政局联合市委智慧城市运行办公室创建,该平台通过政策申请、审批、资金兑付全链条线上办理,对接联通财政预算执行系统,实现政策资金线上兑付,大幅缩短资金到账时间。
4.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
为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由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地方相应建立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5.“链主”企业
在产业链中具有主导地位、对产业链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
6.名特优新农产品
在特定区域(以县域为单元)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的农产品,是全国“土特产”的一块金字招牌。
7.一村一品
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8.和美乡村
具有良好人居环境,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消费需求和精神生活追求,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协调发展的农村,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
9.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小巨人”指拥有小市值、高估值、高成长、高盈利、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10.放管服效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效能。
11.跨省通办
一种政务服务模式,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方式,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管理限制,让企业和群众可自主选择就近申请服务,远程完成办事行为,避免异地办事时多地跑、折返跑,以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12.免证可办
群众、企业到政务部门申办业务时,不需提供或上传纸质证照(证明)或者复印件,通过电子证照在线无感调用、电子亮证核验等方式,实现实体证照免提交。通过强化数据赋能,采用数据共享、在线核验等方式,支持企业和群众办事所需信息“自动填”、所需证照材料“免提交”,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13.保交楼
确保楼盘如约按质保量交付,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面临烂尾风险的楼盘,保交楼工作通过协调资源、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促使楼盘重新启动并按时交付。
14.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其核心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
15.“三标”活动
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的活动。
16.中央预算内资金
由中央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及相关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专项资金,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对促进经济增长、保障民生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7.超长期特别国债
期限在十年以上,为特定政策目的而发行的国债。它由政府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使用,主要用于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经济危机等特殊情况,以筹集资金稳定经济、支持特定项目建设或解决特定问题。
18.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建设某专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19.专精特新贷
合作银行通过银行直贷、银担合作和投贷联动等三种金融服务模式向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发放的信用类贷款。这些企业需为相关部门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资金仅限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贸易采购、薪资发放、设备购置更新、产品研发等。
20.科技贷
一种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贷款产品,旨在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21.“无还本续贷扩围”政策
将“无还本续贷”政策从部分小微企业扩展到所有小微企业,并且阶段性扩展到中型企业的政策。旨在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减轻企业的融资压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22.“郑好融”普惠金融平台
郑州市委、市政府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聚政府、监管、金融机构合力打造的“1+1+N”普惠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该平台旨在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效化解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23.新质生产力
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24.三化改造
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25.低空经济
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它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有人或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发展。
26.“接二连三”战略
推动一产向二产、三产连接,形成“种养加”和“农文旅”相融合发展的策略。
27.“农业区域联动发展”机制
不同地区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模式和机制。这种机制旨在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流通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提升农业农村经济整体水平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28.“双水源”战略
南水北调工程登封供水工程(丹江口水源)和西水东引登封段工程(陆浑水库水源)。
29.四水四定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30.“清四乱”行动
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该行动旨在恢复河湖库的防洪、供水、生态等功能,确保其空间完整、功能完好,事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31.美丽幸福河湖
实现安全流畅、水质优良、岸绿景美、管理高效、人水相亲、共治共管、宜乐宜游的河湖。
32.“源网荷储”一体化
将能源源头、电网、用电负荷和储能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能源系统,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能源供应和需求的平衡。
33.工业用地“标准地”
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及土地征收、“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符合“净地”要求的基础上,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用地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并实施全程监管的可出让的国有工业用地。
34.弹性出让模式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在法定最高出让年限内,土地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出让年限。
35.企业安静生产日
每月1日至25日为企业“安静生产期”。期间,除特殊情形外,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原则上不对企业开展行政执法检查。
36.“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河南省推行的一项重点民生实事,旨在通过技能培训、持证、就业、增收等,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素质。
37.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通过提档升级现有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形成二级以上医院的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居民。
38.日间照料中心
一种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日间托养服务的设施。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旨在满足老年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需求。
39.浦江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主要内容是“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
40.府院联动
地方政府与法院之间建立的一种协调与合作机制。这种机制旨在通过加强政府与法院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以更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41.扫码入企
行政执法人员在进入企业开展现场执法检查等活动前,通过扫描企业相关二维码进行备案等操作的制度。旨在规范职能部门入企行为、畅通企业投诉渠道、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充分为企业减负增效。
42.一老一小
“一老”指养老服务,“一小”指婴幼儿照护服务。
43.“三税”专项行动
“三税”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指由税务局牵头,资源规划、财政、各乡镇办等部门联合对企业占地情况以及耕地、房产等税源信息进行清查,动态监控“三税”税源信息变化情况,补征相应漏管漏征的税款;推动部分镇办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收范围、土地级次、税额标准调整等。
44.“13710”工作制度
“1”即当天要研究部署;“3”即3天内要反馈初步落实情况;“7”即一般性问题原则上7天内要落实解决;第二个“1”即重大问题包括一些复杂问题,要在1个月内落实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拿出解决的时间节点和方案;“0”即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事事有反馈、件件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