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新密市尖山乡五虎沟村的薛海江就忙碌起来了,他把玉米、绿豆等农产品往车上装,准备拉到城里去卖。他一边忙活一边高兴地说:“自从村里通了路,生意好多了,一年比过去多挣好几万块钱呢。”
薛海江说的路就是“村村通”公路。五虎沟村是个位于深山区的穷山村,过去村里与外界的唯一
联系就是一条坎坷曲折的山间小路。从去年4月开始,郑州市“村村通”工程施工队进驻该村后,一年多时间,一条宽5米、长2公里的水泥路连接起外面的世界。尖山乡的各种农产品也纷纷随着这条路走出大山,薛海江在县城开了一家门市部,专门经营山货。
为了解决农民的出行难问题,我省2005年开始启动“村村通”工程,要求在2007年年底全省的行政村一律通上公路。我市连续两年把农村的公路建设列为郑州市为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3.9亿元,完成建设里程3988公里,解决了1488个行政村的通达问题,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确定的三年全市2286个行政村“村村通”建设任务。
在“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各级交通部门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并适当提高了建设标准。市政府在省政府补助的基础上,每公里补助4万元;施工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并在陡岩、急弯、沿河路段,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保证通行安全。
“村村通”工程深得民心,新郑龙王乡、龙湖镇,中牟的刘集乡,荥阳的贾峪镇,新密的尖山乡,登封的颍阳镇等沿线群众主动到公路上培路肩,疏通边沟,全力配合农村公路建设,有些村民还当上了义务监理员。
2007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拟改建农村公路958公里,改建村道549公里。到“十一五”末,我市农村公路规划总里程将达到7800公里(不含巩义)。